■王恩奎
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是中华民族祭祀先祖、寄托哀思的重要节日。焚烧纸钱和祭品,是传统的祭祀形式。随着文明祭祀的倡导,现在鲜花祭祀的多了,但是有些地方焚烧祭品这个习俗还是没有改变。
缅怀先人,重在虔诚。中元节祭祀,就是要祭祖拜宗,追思先人,慎终追远,思亲念故。所以,这个祭祀需要有一定的仪式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逝者的尊重、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寄寓在中元节之中的传统美德,也遭到了侵蚀并趋于流失。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提高,祖宗墓前,子孙后代祭拜祖先活动也随之变味了,祭品越来越另类古怪,可谓五花八门,甚至是相互攀比。这些行为,已经超出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本意,不仅严重浪费,加重了自身的负担,还会带来火灾、环境污染等诸多隐患。
缅怀先人,祭奠亲人,为已逝亲人、祖先送上自己的敬意和思念,也就不在乎什么形式,心意到就行。不管祭品多么丰富、花多少钱,也不能说后人就是真正的孝顺。其实,家人们聚在亲人墓前,送束鲜花,深切缅怀一下也是可以的。或是在网上祭祀也未尝不可。
笔者认为,祭拜祖先应摈弃陋习,移风易俗,内容健康,而节俭、环保、文明祭祀的实现与践行,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我们大家都不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践行文明祭扫,用心祭奠先人。相关部门还要注意引导居民开展以缅怀先祖、礼敬先贤、追思先人等为内容的文明祭祀活动,推广“鲜花祭祀”“回忆缅怀”“家庭追思会”“网络祭奠”等文明时尚、形式多样的祭祀方式,杜绝烧纸祭祀等不文明行为。总之,中元节祭祀“不冒烟”应成为共同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