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坐火车卧铺自带“床帘”的攻略,该行为引发网民争议。对此,12306客服回应称,铁路部门并没有明令禁止自带“床帘”。自带“床帘”属于乘客个人行为。如果接到乘客投诉,列车也不会受理。“按照规定,自己买的什么席别,只能自己本人用”。
点评:乘客们寻求自带“床帘”的行为,表明铁路卧铺车厢在空间隔离、私人空间保护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这或许可以启发铁路部门进行车厢设计的创新,提供更多样化的卧铺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通过宣传普及乘车礼仪和互相尊重的理念,创造更加包容多元的车厢文化。当然,一个和谐、舒适的旅行环境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人们需要在个性化服务与公共秩序之间找到平衡,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尝试。
2.开学在即,一些形式多样的迎新仪式也在网络上刷屏。河北保定某小学孩子们穿过拱门、敲击准备好的鼓,寓意“一鸣惊人”;浙江杭州一学校,校长扮成神仙爷爷站在门口迎接学生;还有班级制作了类似热门景点的招牌……对此,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呼吁整治“开学仪式感”乱象,得到很多网友的肯定和支持。
点评:开学有点仪式感当然好,但凡事都有个度,不能过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注重合理性和适度性,就会事与愿违、本末倒置。一方面,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开学仪式感”让“开学”变了味,让学生陶醉在“派对现场”中,而对新发的课本失去兴趣,背离了引导孩子“收心”进入新学期的初衷;另一方面,班级和家长之间形成盲目攀比浪费之风,还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对于学校而言,过度的“开学仪式感”对“双减”政策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可不引起重视。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