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 何叶
慈善的初心是人,慈善的目标是人。得益于编辑《衡南县慈善志》,我们在搜寻资料过程中,好像沐浴到了道道霞光,让我们不由自主地阔步前行。
公益与慈善从来一体,他们在历史的长路竞相接力,他们的前行使榜样的诞生进入良性循环。雷锋之前,无数榜样;雷锋之后,无数雷锋。这样一批批、一代代,当人们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当社会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当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
从一生捐资兴学、济世育人的陈嘉庚、李光前,到义演180余场,筹款捐献一架战机的豫剧大师常香玉;从“人民公仆,模范党员”朱伯儒,到“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从创建慈善模板“田家炳学校”的慈善大家田家炳,到倡导与践行“中国光彩事业”的刘永好;从牛根生“渡人渡己,心怀感恩;树人树木,责任天下”的老牛基金,到李连杰“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的壹基金;从曹德旺“持戒行商,持戒行善”,到王健林持之以恒的“万达包县帮扶”;从拾荒行善的宁波老人姜善庭,到“精神世界的拾荒者”杭州老人韦思浩……
远与近、大与小的慈善始终并行不悖。回望来路,衡南虽小,但慈善之星的善行义举亦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小珍珠,连缀成一道道衡南人民的“精神项链”。
民营企业家罗芳初,首届“全国敬老孝亲之星”“农业部扶贫帮困先进个人”,他的捐款已超过4400万元。他响应国家扶贫号召,主动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他把企业发展与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公司有6名员工因病不能上班,他给予带薪病休,到目前,病休最长的达12年之久;对公司因病去世员工的年迈双亲、遗孀及未成年子女,他给予特别照顾,每年解困资金超过10万元。
职业教育成功人士廖道君,2020年度“湖南省十佳农民”,自办职业技术学校十余载。在廖道君3岁那年,家中因为贫穷揭不开锅。老乡廖广明知道后,马上借了一元钱给父亲买米。一元钱,一辈子。从19岁起,每年他都要去看望廖广明老人家,并且由此步入慈善之道。30多年以来,他为家乡公益事业累计捐资200余万元;2014年,他毅然返乡“务农”,创办生态种养合作社,安排劳动力就业49人。
衡南县青年企业家商会会长、2022年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突出贡献者”陈峰波,为支持学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他开全县之先河,出资150万元,为冠市小学配套建设标准化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音乐室;出资12万元,联合长沙市湘府英才小学启动冠市镇凌波乡村教师培训活动,让省会重点小学的教学资源也能辐射到家乡子弟。
80后复员军人、小学教师魏文彦,关心民间疾苦,一有闲暇就用手机拍照传上网络,向爱心网站求助。他已经组织策划230次助学公益活动,为6所乡村学校在微益中国平台创建83个公益项目,惠及3300多个乡村学子。
从早年留学美国的何一平,上世纪30年代末他与夫人李莹怀着“教育救国”的愿望,偕归故里,献出大部分家产,并向社会募集资财,开发“平民智力”;到2007年,“勇明奖学金”设立者欧阳勇明;到2017年“国泰树人”奖学助学基金会发起人李太国;再到2018年,衡南县火苗助学基金会设立者、捐赠已经5000万元的“80后”董事长李林。助教助学,他们一脉相承。
从退休教师刘青建,每年都会捐出一部分退休工资,十余年来共捐款30余万元;到退休干部段辉尧,把儿女为他办80大寿准备的20余万元钱,捐出来用于家乡大桥筑护坡;还有硫市镇集福村的王爷爷,本身家庭就不富裕,历年来自发捐款,每年都有数千元不等;以及不愿留名前来捐出自己摆摊收入2万余元的老奶奶;再到建筑工人出身的董事长、衡南县总商会会长蒋安荣,秉承“来源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理念,捐助2000多万元为衡南县建校、修路等。为了家乡改观换貌,提升发展,他们竭尽全力。
……
从企业家的“豪捐”,到“慈善一日捐”的“细流”;从耄耋老人到有为青年,从自我捐款到利用网络募集,慈善之星数不胜数,行善方式各有千秋。他们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彰显大爱无疆。
来路决定去向,一个“人人公益,全民慈善”的大格局正在呈现恢弘轮廓,救助困难群体、助力脱贫攻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已成为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体现。家国天下,恩泽所及;大善大智,光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