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冠兰
影青瓷,又叫映青瓷,是北宋中后期江西景德镇所独创的一种瓷器。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泛青。其瓷胎极薄,在光亮之下,上面所刻花纹无论从内看还是从外看都很清晰,因此得名。影青瓷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清澈洁净,胎质白皙坚致,色泽温润如玉,有“假玉器”之称,再加上它色如青天、明如铜镜、薄如宣纸、声如磬铙,因此受到宋人的垂青。
宋代的影青瓷不仅风靡全国,还远销海外。宋人孟元老的笔记著作《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当时的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和临安(今浙江杭州),都有专门销售青白瓷的店铺;在宋人赵汝适的《诸番志》中也有在“婆”等番地销售青白瓷的记述。青白瓷是影青瓷的前身,青白瓷畅销一时,影青瓷更是“后来者居上”了。尤其到了南宋时期,影青瓷大量生产,风行一时,成为市场上不可多得的“抢手货”。影青瓷的装饰风格以刻花为主,兼有印花、浅浮雕、镂空、堆塑等技法,釉里藏花,若明若暗,韵味无穷,备受时人喜爱。
这件宋代的影青茶盏,直口,斜弧腹,腹下渐收,圈足,腹部刻有道道曲线纹,宛若琴弦。它胎质细腻,薄如蝉翼,釉色青中泛白,光泽如银似玉。如果在灯光下从外向内看,能看到里面盛放的物品,它就像是透明的一般。如此造型美观、制作精巧的茶盏,堪称宋代影青瓷的上乘之作,美中不足的是,在其口沿至腹部有一道纤细的裂痕。即便如此,仍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它的价值可想而知。
宋代时,斗茶之风颇为盛行。斗茶多以茶面汤花的色泽、均匀度,以及茶盏与汤面相接处的水痕为评价标准,在古装剧《梦华录》中便有类似情节。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作有《和章岷从事斗茶歌》:“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将斗茶的场面恰到好处地描述出来,令人于千年之后也颇为神往。茶盏是斗茶中不可或缺的器具,这件有裂痕的影青茶盏,想来是主人颇为钟爱并经常使用之物,可能曾在斗茶之时大放异彩,成为主人的骄傲。不过,在千年之后,它却发挥着独特的价值——让现今的我们看到,古代中国文化是何等璀璨,艺术是何等妙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