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7月20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拒“网络烂梗”,学“好好说话”

  ■魏   姗

  最近,一场引导小学生理解“网络烂梗”的班会火了。南京市浦口区车站小学语文老师朱老师,发现学生一听到“背带裤”就咯咯发笑。进一步了解她发现,学生之间有很多“网络烂梗”,比如“老六”“完了,芭比Q”之类。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就有多家媒体呼吁:不能再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要知道,大多数孩子是缺乏判断力的,很容易“近墨者黑”!尤其是当天真稚嫩的童音说出一些低俗的“网络烂梗”时,一时形成的强烈反差,真是足以令不少家长心梗。

  “梗”是“哏”的讹字,意为“笑点、伏笔”。在一些经典相声里,好“哏”是会发人深省或让人会心一笑的。但此“梗”非彼“梗”,时下的“网络烂梗”不仅没品味、没创意,甚至还有些低俗及恶意。在此语境下,呼吁反对“网络烂梗”,其实是在呼唤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环境,这是对广大家庭负责、对整个社会负责,更是对祖国的花朵负责。

  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个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大环境下,孩子们学着说些“网言网语”没必要视为洪水猛兽。但“网言网语”不等于奇言怪语、雷人雷语,更不等于粗言鄙语、污言秽语,而这些恰恰都与“网络烂梗”仅一线之隔甚至“如出一辙”。因此,我们担心不明事理的未成年人过度沉迷低俗的“网络烂梗”,会影响他们的心智成长,并非杞人忧天。就正如此言:你要小心你的语言,因为他会变成你的思想;你要小心你的思想,因为他会变成你的行动。

  鉴于“网络烂梗”是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语言习惯,进而传递不良价值观,污染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出手整治一番了。

  首先,学校要加强校园用语规范,尤其是语文老师更要注意适当的引导和介入。譬如像朱老师这样,引导孩子们学会如何判断网络热词,而不是一味地跟风玩梗,进而让孩子们养成学会使用得体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此同时,还应该持续向孩子们展示更美好的汉语,多读名著和经典,让他们“近朱者赤”, 把语言习惯更正回来。其次,广大家长要以身作则,时刻注重自身语言文明,还要在孩子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内容上进行把关。一旦发现孩子使用“网络烂梗”,要及时纠偏,做好引导和规范,注意“疏堵结合”。再次,网络平台要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心,做好入口的审核和把关,通过各种处置措施,力求将“网络烂梗”锁在门外,为孩子们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

  童言虽无忌,但孩子会长大,“烂梗”也会过期。我们现在严词拒绝“网络烂梗”,实不想让下一代被低级趣味的情绪表达词“禁锢捆绑”,只想要让他们真正学会“好好说话”,从而让教育回归初衷,让语言展现魅力,让思维得到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世 相 浅 见
拒“网络烂梗”,学“好好说话”
“先行赔付”机制可实现多赢
恶习不改,如何走向文明?
“奶辣风”的风险不应视而不见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拒“网络烂梗”,学“好好说话” 2023-07-20 2 2023年07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