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讯 (全媒体记者 许珂 实习生 沈洪辉) 水稻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全力以赴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截至目前,水稻重大病虫累计防治面积1088.6万亩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0.5%,有效遏制了二化螟、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发危害。
衡阳水稻病虫以“三虫四病”为主,“三虫”指的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四病”指的是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强化水稻病虫害防治,守护农民“粮袋子”,上半年,我市进一步完善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田间监测点建设,按照要求配置专业仪器设备,现拥有智能化虫情测报灯13台、性诱监测设备26台;采取性诱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措施开展预警监测,病虫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中、长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病虫信息进村率达100%;积极推广翻耕深水灭蛹等10项主推防控技术,创建绿色防控示范区82个,落实稻田翻耕灭蛹面积140.7万亩,以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农药减量增效;积极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现全市植保无人机保有量650台,专业化防治组织163个,专业化统防统治标准化区域服务站106个。
根据田间病虫基数、气象条件等因素,相关部门预测,今年衡阳中晚稻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中,水稻二化螟大发生;“两迁”害虫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瘟病中等发生;稻曲病中等发生;稻蓟马、稻秆潜蝇、稻胡麻叶斑病、稻蝗在局部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局部地区有潜在流行风险。
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力度搞好监测调查,做好科学防控,尤其对水稻二化螟、水稻“两迁”害虫,将抓住卵孵盛期、低龄幼(若)虫期等关键时期用药;对纹枯病重点抓好分蘖盛期和拔节期防控;对稻瘟病和稻曲病以预防为重点,在水稻破口抽穗期前进行施药预防,“破口一块,保护一块”;对草地贪夜蛾则坚持“治早、治小”,抓住低龄幼虫期施药。同时,我市还将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动员指导农民做好群防群控,确保重发区防治不漏户、不漏田,坚决遏制暴发危害趋势,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