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暑假将至,一些短视频开始“一本正经”地提醒家长:“一年级的暑假很可怕,不努力差距就拉大”。再往下看,还能找到二、三、四、五……年级的暑假都很可怕的系列视频。它们所用的文案一模一样,全都是“暑假别再玩了”“某个暑假是分水岭”,然后是图穷匕首见——推销教辅或卖课。
点评:很显然,这些短视频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贩卖焦虑来获取商业利益。暑假当然不可怕,“双减”要求下孩子们本来就应该拥有一个轻松的假期。我们更应该警惕的显然是瞄准公众普遍焦虑的短视频批量流水线生产模式,它的覆盖面比起传统的电视、广播要大得多。首先,在法律和监管层面给予违规短视频生产者和策划者相应的处置,是震慑当事人的必要之举。此外,对这类典型案例的处置结果也应该进行及时的信息披露,让更多人了解此中的危害,考虑到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数量之多、覆盖面之广,这无疑具有警示全社会的现实意义。
2.近日,一名女子在网络吐槽她的孩子因感冒到上海一家连锁药店买药,被对方配了824.8元的感冒药,质疑药店过量开药。6月25日,涉事药店称,目前总部有关部门已经介入,正在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合庆市场监督管理所告诉记者,已经从网络上关注到此事,具体情况还在核实当中,现场已有工作人员在处理。
点评:毫无疑问,如此乱开药,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卖得越多,赚得越多,至于患者是否需要这么多的药,则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药店乱开药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影响了药品的合理使用,甚至会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是时候该给违规药店下“猛药”了。期待监管部门第一时间调查处理,对违规店员和涉事药店进行严肃问责追责,该罚款的罚款,该停业的停业,给消费者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3. “0元开网店”“58元开网店”……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此类低价网上开店的培训视频就能轻易找到。一些广告宣称“无需经验”“无需货源”“轻松兼职赚快钱”“月入万元”,但消费者普遍反映被商家的虚假广告、虚假承诺、套路收费所欺骗,投诉要求退费,甚至报警或向法院起诉。
点评:网店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形式,相比传统商业确有其优势,但电商领域同样存在激烈竞争,开了网店不等于一定能成功。作为有志于开网店的投资者,应该尽量自己办理各种手续,熟悉相关过程;尽量从多渠道查询获取有关信息,学习开设网店的知识和经验,做好物质和思想准备。天上不会掉馅饼。希望投资者摆正心态,抛弃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幻想,在进入电商大潮的起始,脚踏实地,多劳多得,勤劳致富。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