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朱屺瞻《南湖留胜迹》赏析
~~~
~~~
2023年06月25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实离离锦荔枝
清代白玉锦荔枝。

  ■李喜庆

  “夏天吃苦瓜,药物不用抓。”苦瓜又称为“凉瓜”,是夏天酷热时用来清暑去热的佳品。《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苦瓜具有“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的功效。

  这件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代白玉锦荔枝,高8.4厘米,纵4.8厘米,横12.3厘米。外形极像一颗北方的苦瓜,果实饱满,中间因成熟而开一道裂缝,露出了排列整齐的果实,惹人喜欢。果托玲珑剔透,蔓延的叶子自然包裹果实,表面雕琢凹凸不平皮纹,细腻又繁复,仿佛能闻到它发出的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这件白玉锦荔枝选用精品羊脂白玉,玉质细腻温润、色泽白润,没有丝毫瑕疵和杂色。整器采用写实的雕琢手法,刀法娴熟精湛,构思巧妙别致,将苦瓜的肌理刻画得十分生动、细腻传神,能看到脉络清晰的叶片、凹凸有致的表皮,流畅的线条、细腻的刀法,从容雕琢出每一条纹饰,连苦瓜上疣状的凸起都雕刻得那么细致。置于文房,极富淡雅情趣。不由让人想到现代诗人余光中写的《白玉苦瓜》,“似醒似睡,缓缓的柔光里,似悠悠醒自千年的大寐,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引出淡淡的乡愁,“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咏叹的是浓浓的爱国寻根之情。或许,这枚苦瓜是余光中对于乡愁的另一种解读与延续。

  “锦荔枝”为苦瓜的雅号,其又名“癞瓜”,原产地为印度,明末时期传入中国。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曰:“衡州苦瓜,即北方之癞葡萄,江南之锦荔枝也。闽、广、滇、黔人皆喜食,味甚苦。”苦瓜开始时非常稀有,被奉为宫廷贡品。因苦瓜或癞瓜之名不雅,因此在乾清宫东暖阁的原锦匣上,就写着“白玉锦荔枝”的定名,可见内廷对器物命名之用心及雅致。皇家庭院,苦瓜也得了个“锦荔枝”的雅称。后来慢慢流传,因其珍贵,多次被写入文学作品中,引领着时尚风骚。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中,西门庆招待胡僧,“又是两样艳物与胡僧下酒:一碟子癞葡萄、一碟子流心红李子。”苦瓜显然是显贵餐桌上的佳肴。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汤知县招待张师陆、范进两人,“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这时苦瓜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自此南湖留胜迹
结实离离锦荔枝
双螭纹盘作荷叶
衡阳晚报版面四A04结实离离锦荔枝 2023-06-25 2 2023年06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