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停车缴费、点餐、购物……如今,扫码支付代替人工服务已然成为一种常见做法。但这种本该“提高效率”“便捷快速”的消费方式,却因为部分场所设置的通过关注公众号来缴费、被迫授权个人信息、日常频繁推送广告等情况,给不少消费者带来困扰。中消协近日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
点评:诚然,从短期看,商家或许可以通过“扫码关注”收获流量积累,获取一定的效益。但从长远出发,随着消费者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增强,这样的行为会影响商家线上的评价和线下的口碑,最终遭到流量的“反噬”。幸运的是,治理扫码消费乱象,我们正在路上,多地的消协已经就“扫码强制关注使用”发声,并将开展相应的治理工作。总之,一个新事物的发展,必然要经历成长的阵痛期,我们要引导“扫码支付”技术向善良、美好的方向发展,而不能让其相背而行。
2.据报道,有网友发视频反映,有游客在贵州铜仁梵净山风景区红云金顶的岩壁上刻字祈福。视频发布者称,事发地点是在梵净山红云金顶栈道上,当时现场有很多游客都在谴责涉事游客的刻字行为。“有人谴责后,涉事游客一开始不予理会,后来听说要罚钱,就很害怕,想擦掉,但已经擦不掉了,然后他就走了。”
点评:梵净山被刻字再度引发舆论关注,可见大众对此类现象的厌恶。我们始终要认清,旅游资源也是公共资源,破坏和浪费公共资源不会被公众所认可。“文明人”始终占据大多数,看到不文明旅游行为不被制止,广大游客心中都会讨厌。倡导大众文明旅游,通过严格的处罚遏制不文明乱象,并不会降低游客出行的欲望,并不会阻碍景区景点的发展。相反,人人参与,合力维护景区景点的自然风貌,能带来更优质的旅游出行体验。
3.近日,中山大学2023年本科录取通知书盒子火上热搜。今年的中大录取通知书盒子精制作,盒内有着云南凤庆县的普洱茶砖。据悉,中山大学近年来对云南凤庆实施定点帮扶,将茶砖放入录取通知书内,寓意“添砖加瓦”。网友们纷纷表示“大学真是太卷了。”
点评:笔者看来,部分网友不可仅仅讨论“外观”存在的意义,其中的内核和底层思考才是更需要被看到的,这种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是社会上不可缺少的范例。定点扶贫项目不能仅仅是国家和大学的“独角戏”,它的过程和成果需要社会的助力,中山大学此举实现了自身宣传和社会效益的良好统一。所以这份良苦用心,跨越了学子、帮扶地和社会三个层面。学子寒窗苦读十几年,一份精美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给学子最好的礼物。而中山大学的这份录取通知书,是学子们开始新生活的“邀请函”,更是对社会的一份交代和呼吁。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