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永
时隔九年,今又中青,再次踏入市委党校,作为2014年和2023年中青班的一名学员,深感荣幸,也颇有感怀。
一是感慨年华流逝。再次进入中青,不免勾起过往记忆。九年前,埋头干事不问窗外的我,懵懂来到中青班,此前甚至还从未听说“中青班”这个词,也从未想过还能进党校学习,正是在“懵圈”的状态下,让我这个没有上过大学的退役军人体验了“大学”的感觉。对我来说,一切满是新奇。就在那个“中青”,我收获了一群真挚的同学以及那份沉甸甸的友情,收获了那个平台所给予的为人与处事的道理。回过头看,经过一次中青班学习的我明显比以往要成熟一些。巧合的是,在我第一次中青班毕业前夕,我的儿子张仲卿出生了,他的名字还是源于同学们的建议。当时,去医院看望的同学都半开玩笑说就给孩子取名“张中青”,而我就取了偕音“仲卿”,其中“仲”为排行第二之意,取此名以纪念中青班这段美好的过往。
虽然那一届毕业时我被评为优秀学员,但因为儿子当天出生,我没有参加毕业典礼,总感觉也许还要再读一个中青班,以给中青班划上一个圆满句号,却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九年。再次踏进党校,我不由感慨,九年的我与这个世界,都已发生了太多太多变化……
九年,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我确实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前后两次的中青班给了我相似却不相同的感觉,相似的是一切还是那么美好,不同的是又多了些这个时代该有的特色。时隔九年的两个中青班的体验让我感慨无限,或许这就是世界、就是人生,一切都在变与不变之间。不变的是党校的环境依然那么美丽,老师的课件还是那么精致而有深度,好多面孔还是那么熟悉,甚至有的面孔看不出任何岁月的痕迹,就像唐云涛老师,讲台上挥洒自如、生动有趣的讲课依然不变,我仍然惊叹她能把生涩的理论讲出甜甜的味道。但更多的是与九年前的不同,第一个不同该属各方面条件的改善,还有就是丰富多彩的活动,除了厨艺比赛、朗诵比赛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学员们还自发地组织如“跑成闪电”“狼人杀”“八段锦”以及各种球类兴趣组,体现了党校越来越与时俱进的风范,活动内容之丰富、校园之活力堪比大家眼中的“大学”。
三个月里,我们一起体验过军训,五公里拉练、队列会操,对于当兵的我来说,好像又回到了曾经的新兵连;三个月里,我仿佛已经习惯文祖程、曾宇生等同学在校园跑步的青春脚步声将我从梦中叫醒;三个月里,王继斌作为“大法官”成了许多同学生活的一部分;三个月里,清芳同学的小插曲成了展示班级凝聚力的良机,她的轮椅陪同班里所有同学一起走过了校园和西安交大的每个角落;三个月里,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被蒋霁同学汇成了一首悠扬动听且催人奋进的诗篇;三个月里,最幸运的应该是陈前、继斌、綦韵、曾攀、祖程、舒梅、清芳等同学,他们有幸在党校期间过生日,他们的生日都会有一个小小惊喜,不经意间就被戴上了一顶生日帽。那种感觉既令人羡慕,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党校中青班就是一个家。
三个月里,艳艳老师一直在为同学们默默无闻地奉献,并以她独有的优雅和魅力展现党校老师的风采,为我们的学习增色不少;三个月里,陈礼平老师“套路”好深,成了所有同学的共识,他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内卷”;三个月里,同学们齐唱的那曲《我们都是追梦人》已不知不觉融入我们灵魂深处,激励大家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海阔天空……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让一切美好托起我们共同的过往,让我们等待明天的幸福向我们问好,一起拥抱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