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昕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太原汾河湿地公园有公厕门是透明的,引发大众关注。视频画面中可以看到,公厕是男女通用的,在厕所门关上的情况下,从外面也能清晰地看到厕所内的景象。网友连续拍了两个厕所,都是如此。随后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证实,该“透明公厕”确实存在,但并非网传的湿地公园内。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正在统计透明厕所门的数量,统计完成后会进行更换。
据悉,透明玻璃门公厕系每晚10时后开放,已使用约5个月。小问题拖成大舆情,在匪夷所思的“公厕透明门”经舆论发酵后,相关部门连夜整改、连夜排查。但透明门暴露的其他乱象仍值得深思。
首先要追问的是,透明玻璃门是设计失误还是安装失误?公厕负责人回应称,设计图纸上的公厕门选用的是特殊材料玻璃,正常是从外看不到里,“但当公厕内部有强光时,加上特定的角度,会导致内部的隐私效果弱。”面对这样肉眼可见的失误,可以说,门是否会泄露隐私考验的不是施工团队的视力,而是责任心。
此外,据公厕管理员称,其曾向上级反映过此事,回答则说“贴有磨砂纸”。“磨砂纸”是否贴在了门上?又是否达到了保障如厕市民隐私的效果?这样敷衍塞责的回应,同样让人难以接受。
清洁、卫生、安全的公厕环境,是广大群众的基本需求,直接体现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同时也能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理念。一张遮挡膜就能解决的问题,却演变成当地有关部门被舆论尴尬地推着走。因此,在厕所整改完毕后,相关部门还需要继续对有关责任人的失职失责进行追查,复盘是哪些环节在层层失守,这也是找回为民服务责任意识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