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发
近日,江西吉安泰和县塘洲中心小学将劳动教育课从校园搬到田园,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播种的喜悦。
现在许多中小学生,常常“五谷不分”,缺乏劳动技能和知识。这所小学将劳动教育课从校园搬到田园,不仅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也使劳动教育课更加有趣和丰富多彩,提升教学实际效果,让孩子们都乐于参加。笔者认为,劳动教育课就该从校园搬到田园,这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未来将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大中小学都将设立这一必修课程。也就是说,大中小学必须开设劳动教育课,并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但是,一些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课后,从学生管理和安全等方面考虑,依然走不出校园,孩子们根本无法亲身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劳动教育课从校园搬到田园,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田间地头,他们既能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插秧等耕作技巧,也能深刻感受耕作的艰辛,体验“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内涵。这种实践性教学,更是对孩子们意志的锻炼,一方面,这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价值观,提升劳动素养;另一方面,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增强抗挫折和风险的能力,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也十分有利。
总之,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就必须得到重视。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劳动教育课从校园搬到田园,开了一个好头。期待类似的劳动教育实践课,能够更多一些,让孩子们真正在快乐中,获取劳动技能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