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4月06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明时节雨纷纷 化湿解毒防暑温

  人间四月天,万物正清明。此时有何养生要点?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提醒了我们:“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这首诗恰好表现出清明时节两个与养生有关的特点:一是雨水多,湿气重,二是心情忧伤,肝郁犯脾。针对这两点,清明时节的养生基本原则是:健脾祛湿,加以疏肝。


  春困湿疹皆因“湿”


  春雨贵如油,但雨水潮湿也会对人体状态带来一定影响。湿为温病之源。所以清明前后,要注意化湿解毒防暑温。

  很多人容易春困,其实就是与湿有关。由于湿邪困脾,容易损伤脾胃,人们此时多表现为疲倦乏力,胃口不开,尤其小孩子挑食会更严重。严重的还会出现腹部胀满,大便多、烂。若是体质偏热的人,或是湿在体内蕴藏久了郁而化热,变成湿热,继而出现腹痛、腹泻或肛门灼热的症状。

  很多人一到春天就容易皮肤瘙痒,诱发湿疹,这一方面是春天万物生长,空气中的过敏原相对较多,另一方面,从中医角度看,春天的湿热过多,若脾胃虚弱难以运化,容易导致体内湿气积增,熏蒸皮肤而引起湿疹。

  清明时令的艾叶,可以温经散寒、祛湿止痒,可做成各种时令食物,也可泡脚、艾灸。艾叶煮鸡蛋、紫苏叶炒蛋、芫荽豆腐汤都正适时。体质偏热的人,也可以把芫荽换成薄荷,凉拌豆腐。


  忧思伤脾生内热


  春雨绵绵中,很多人触景伤情思念亲人。而中医理论中,忧思伤脾。过于沉湎于忧伤愁绪,同样会因为损伤脾胃而加重湿热内生。

  春季属木,人在春季肝气容易过旺,肝木旺则克脾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肝郁脾虚。所以要消散愁绪和肝郁,此时一要多到户外活动,亲近自然,让阳气升发;二是养生食疗注意健脾疏肝。平时可多用手摩腹,穴位按摩可着重擦丹田、中脘;按摩足三里。

  要保持好心情,简单的疏肝花茶就可以有所帮助。玫瑰花、茉莉花,任选一种取5—10克,加大枣5克,冲茶日常饮用即可。

  忧思愁绪等不良情绪,及熬夜、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引起机体的“内热”。中医专家提醒,现在很多人心急就胡乱吃保健品或自行吃药,其实胡乱吃药容易加重肝肾负担,而调整生活方式才是最根本而长效的方法。


  清明祛湿三原则


  在春季多雨季节,饮食应健脾清利,少吃热湿虚脾的食材,如香菇、豆腐、腐竹、雪耳、大白菜、芋头等。建议多吃莲藕、荞菜、西蓝花、西洋菜、油麦菜、马蹄等新鲜时蔬。

  专家指出,祛除湿邪的食疗方法很多,主要体现了健脾益气、疏理气机和温阳化气三个原则:健脾益气可以使自身运化水湿的能力增强,从而从根本上调治湿气;疏理气机可以使全身经络通畅,有利于湿气的祛除,就像道路通畅则车辆不易拥堵一样;而温阳化气就是食用一些温性的食材以加快湿气的发散。

  人们常用红豆薏苡仁粥来祛湿,它也是流传甚广的祛湿食疗方,但是很多人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薏苡仁生用性质偏寒,长期服用容易伤脾。可以用茯苓、山药、莲子、薏苡仁(小火炒至微黄色则性质转温)、赤小豆、陈皮、生姜各适量,加水浸泡两小时,用豆浆机或破壁机等打成糊状饮用,有健脾理气温阳的作用。此外,也可以在平时做菜时适当放入一些香料,如白豆蔻、高良姜、小茴香、花椒等,有振奋阳气、散发湿气的作用。还可以经常食用鲫鱼汤等有祛湿作用的食物。

  另外,从防止外感出发,推荐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梨子、草莓、番石榴、猕猴桃等。


  相关链接:

  清明养生汤推荐

  ●土茯苓猪骨汤

  土茯苓30克(新鲜者60克)、五指毛桃30克、茯苓30克、猪骨300克

  功效:健脾化湿,老少皆宜。

  ●木棉花茅根汤

  木棉花30克(新鲜者50克)、白茅根30克、薏仁30克、猪骨(或鸡肉)300克

  功效:清热利湿,适用于体质偏热的人。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清明时节雨纷纷 化湿解毒防暑温
清明前后天气多变 慎防心脑血管疾病
护肺做好五件事
“春捂”有讲究 白天来艾灸
衡阳晚报版面八A08清明时节雨纷纷 化湿解毒防暑温 2023-04-06 2 2023年04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