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一瓶30克的护手霜,被五颜六色的拉菲草“淹没”,装在精美的盒子里,盒子外面套着充气包装,充气包装又被套在普通纸盒里;一盒几十克的茶叶,被均匀分装在多个漂亮的瓶子里,泡沫、隔板、纸盒层层包裹……这种过度包装,在生活中很常见。3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报告显示,80.7%的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
过度包装消耗了大量资源,加剧了环境污染。更令人不安的是,过度包装还可能被不良商家利用,他们将有质量问题的商品经过精美豪华的包装,高价售出,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如何抵制过度包装?首先,市场监管、执法部门要发力,对于过度包装,已有明确的界定——凡包装体积明显超过商品本身的10%、包装费用明显超出商品价格的30%,就可判定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业欺诈”。市场监管应该据此从源头上及时发现并制止过度包装,对于已经流入市场的过度包装商品,执法部门应该“零容忍”,善用处罚机制;对于消费者来说,应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不要为面子埋单,远离过度包装的商品,让其失去存在的土壤。
好消息是,新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将于2023年9月起实施。新标准严格限定了包装层数,修改了包装空隙率限量要求及计算方法,增加了外包装体积检测、判定规则和不同商品的必要空间系数。届时,过度包装将强制“瘦身”。
让监管部门、执法部门、商家、消费者达成共识,多方发力抵制过度包装,才能为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