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英
有事没事,我都喜欢去菜市逛一圈。
清晨,空气带着轻微的凉意,我悠闲地骑着自行车前往菜市场,一路繁花盛开,一路鸟语婉转。沿途有二三家公司,工人们穿着蓝色的工装,昂首挺胸地走进大门;马路边还有幼儿园,孩童们睁着大眼睛东张西望,小女孩的小辫子扎得东倒西歪的,憨态可掬地与家长告别,一切都那么生动有趣。
超市里摆的琳琅满目的时令菜,大多来自大棚,农村出生的我吃不习惯,所以经常跑远路找本地菜。自然成熟的蔬菜水果,依时上市,格外鲜美。天晴的时候,菜农们坐在树下贩菜,远远望去,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市井风情图。漫步于一个个露天摊位,满目鲜活,满目青翠。鸡鸭鹅鸽,鱼鳝虾鳅,活蹦乱跳。小菜用稻草扎成一把把,带着新鲜的泥浆,鲜嫩欲滴。案板上的排骨筒子骨前腿肉里脊肉,随喊随砍。烤鸭荷叶鸡酱牛肉,散发着浓郁的油香。泡菜浸在玻璃瓶里,红红绿绿,煞是好看。竹篮里的鸡蛋鸭蛋鹅蛋,泛着天青色的光泽。
春天这个时节,本地菜极丰富。本地的香蒜相对于大棚蒜要细瘦,根部呈红色,又香又辣。香莴笋的叶子还带着露水,味道微苦。一堆堆冬苋菜茎叶肥硕,叶子下火锅,茎干切碎炒豆豉辣椒,极爽口。雪白的藠头摆在竹篮里,一青二白,赏心悦目,清炒或烧腊肉都好。紫色的红菜苔,青翠可人的大白菜,圆而肥的包菜,看得我眼花缭乱,心情大悦。野菜也多,一把把野芹水灵灵的,一蔸蔸胡葱肥嫩嫩的,一篮篮野蒿子散发着微微的药香。还有细嫩的荠菜,连根带叶滚动着晶莹的露水,用来下火锅,或包饺子,有清新的山野气。野蒿子和清明菜用来做粑粑,口感独特,是老幼皆宜的美食。
主妇们围着小摊,一边挑拣肥嫩的油菜,一边交流烧菜心得。有人说,我们家喜欢吃烫油菜。有人说,清炒好,放点干黄辣子。有人说,我家孩子喜欢吃排骨烫油菜的干锅,煮得香喷喷的。还有人则感慨,油菜一身都是宝,嫩时做菜吃,开花时赏花,结籽后打菜油。隔三岔五,我喜欢买把油菜,三四元一把。用开水焯下,再捞起来切碎;在锅里炒干水分,捞起备用;然后将肥肉下锅炸出油,盛起油渣;再煸香蒜蓉,爆炒即可。就着这碗烫油菜,忍不住多吃半钵饭。
逛着逛着,居然看到一小堆香椿,紫红的嫩尖像燕子的尾巴,用稻草扎成一小把把。很多人围拢过去问价,八元一把。有人嚷,贵了点,才这么一点点!戴着草帽的爹爹慢言细语,真的不贵,这是头趟椿,才发芽的嫩尖尖,闻闻,多香!有人把香椿拿到面前闻,真香,香得有点呛鼻。老爹爹面带得意地说,我家这棵香椿树,还是我做细伢子时栽的,树龄比你们大多了。
春日逛菜市,犹如走进本地菜的“大观园”,满眼欢喜,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