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曹梨 蒋林航
青山环绕,绿水徜徉,一条条清流逶迤穿梭于衡南大地,滋润万物。时下,流经衡南县泉湖、谭子山、三塘等镇的柿江河已成为衡南河湖长制“描绘”幸福河湖新画卷上的又一抹亮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衡南县践行全面落实河道管理责任,提升水生态环境,加强河道长效管护工作,瞄准生态河湖、幸福河湖持续发力,着力治理柿江河,通过开展“水质净化、两岸绿化、堤岸亮化、巡河保洁常态化”综合工程,探索出一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路径。
柿江河是湘江二级支流,蒸水一级支流,境内全长46.1公里,是沿河两岸耕地的主要灌溉水源。由于年久失修,河流两边岸坡崩塌严重,河道淤塞,杂草丛生,降低了河道蓄水和防洪能力。因过去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设施,造成沿河一带洪涝灾害频繁,每遇山洪暴发,河岸坍塌、淹没田土,严重影响沿河乡镇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乱挖、乱填、乱倒,造成河道淤积严重,河里的淤泥有两三米深,由于水的冲刷还形成了小沙丘,严重影响了水流畅通。”该县水利局河湖中心主任李辉介绍道。
2021年,衡南县将柿江河治理纳入中小河流治理范围。2022年,该县对柿江河三塘镇、谭子山镇、泉湖镇段(长度25.06公里)进行综合治理。“光是淤泥都清了100多车,现在这里水深已经有2米多,满足了夏季抗旱要求,效果相当好。”谭子山镇炮公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蔡龙彪表示,通过清淤疏浚、险工险段加固、新建护坡护岸等治理,让柿江河彻底变了模样。治理后,柿江河提高了行洪和蓄水能力,沿河有效灌溉面积达12万亩。
柿江河流域环境改善了,各级河长进一步加大了巡河力度,督促各村保洁员及时打捞河面河岸的垃圾,确保流域干净、水质清澈。同时,河道两侧也进行了改造,旧貌换新颜、荒地变游园,新建了凉亭供居民自由休憩,沿河步道多了花草、绿地。闲暇之余,常有居民在步道上休闲、聊天,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