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国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与家人、亲友团聚的节日。这个春节,我在与同学的聚会中再次领悟到助人的意义。
这些年,由于我与家人均在福州生活,掐指一算,我竟25年未回湖南常宁老家过春节了!上次是1998年在部队服役回老家探亲时过的春节。
于是,在走亲访友之余,我决定组建一个微信群,将尚有联系的几个初中同学拉了进来,让他们将保持联系的同学也拉进群,准备邀请大家一起聚聚。毕竟,大多数同学彼此已经近30年未见了。
我把聚会时间定在正月初三晚上,许多同学抽空专程乘兴赴约。再次相聚,昔日的青涩少年均已步入中年,一些同学两鬓已添白发,有的当上了爷爷奶奶。大家把酒言欢,其乐融融,在感慨中共同追忆起美好的校园时光和青春岁月。
同学李华说,他上学时就坐在女同学刘建英的后排,在学习上,遇到不会的题目,碰到什么困难,建英总是转过身来不吝赐教,给予关心。这让他至今仍念念不忘,言语之中满怀感激之情。而建英却一脸“懵圈”:经过岁月的冲刷,她早已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
听着他们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经历,尤其是还有一个多年的愿望因回老家次数少、时间短一直未能实现,顿时心生惭愧。
我于1996年年底参军入伍来到福建。临行前,父亲曾多方奔走,想向邻居们借点钱给我到部队用。在多家碰壁后,父亲凌晨时分敲开了邻村“赤脚医生”吴冬成的门,当时是借了对方80元。那个年代的80元,对于我们这个贫困家庭来说,不亚于现在的8000元。虽然后来父亲将钱及时还上了,但我觉得村医的善举值得一辈子铭记和回馈。于是,我决定借回乡过春节的机会前往其家中拜年答谢。
随后,在堂哥的带领下,我来到吴冬成家。面对我们的造访,老吴夫妇感到十分突兀。当我讲起20多年前借钱的事时,老吴怎么也想不起来。通过其爱人和我不断“帮助还原”,老吴记忆的闸门这才逐渐打开。
原来,1996年年底的一天上午,老吴卖了一头猪,共290元。见到深夜摸黑前来敲门借钱的父亲,他仅留下10元钱,然后将280元借给了父亲。感念于老吴的善良,父亲很快就凑齐钱还上了。
80元,已经让我记了20多年,如今得知是借了280元。这份恩情,何以为报?
而老吴却早已将此事严严实实地“封存”在了记忆深处。
凑巧的是,老吴竟然是李华的岳父!李华受同学帮助,感念于心近30年,而他助人的岳父,也被我铭记多年。我不禁想起福建著名慈善家曹德旺先生说过的话:别人帮了你,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帮了别人,要赶紧忘掉。
我不禁感动于建英和老吴这份健忘的大度,也再次领悟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义:这“余香”薪火相传,经久不息;这“余香”馨香四溢,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