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增
近日,有一项统计数据颇引人关注:2021年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量超1.03亿人。2012年,这一数据为2484.51万人。10年间,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增长超过315%。
不独读者,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也在过去10年间飞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公共图书馆总量逐年增多,布局越发合理,各地社区图书馆贴近居民,这应该是读者数量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
不过,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公共图书馆主要分布在城市,图书资源较为集中;乡镇、村级等基层图书馆数量少、分布不均,图书种类少、更新慢,缺乏专业管理,重建轻管、利用率低等。
抓紧制定做好公共图书馆法的衔接工作,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省市级图书馆可与基层图书馆联动合作,共享图书资源,进一步降低公共图书馆的借阅门槛,让更多居民以更低成本更便捷地享受借阅服务。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探索引入市场化经营模式。各地可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依法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管理服务工作,鼓励在公园、街区、商圈等公共场所建设公共阅读空间。各地可鼓励市场化经营,适当引入多元化服务项目,打造沉浸式阅读环境,探索开发共享型阅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