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 相 浅 见

  1. 近日,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宣判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4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3年8个月至8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案再次给一些以“商务调查”之名,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之实的“私家侦探”,敲响了法律警钟。

  点评:“私家侦探”不能成为“侵权侦探”,该给“私家侦探”做好“法律导航”。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标准和规范,很多“私家侦探”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地带,甚至已经踏进了法律的禁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法无禁止即可为,“私家侦探”有一定的市场生存空间,但“私家侦探”必须规范行事,不能触碰法律红线,不能违背社会公德、公序良俗,不能损害公共利益,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这起案例把“私家侦探”现象,推到了舆论的聚光灯下。显然,对于“私家侦探”有必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整治规范了。

  2. 日前,记者在一场“消防安全知识云课堂”直播中看到,一位自诩为“消防安全专家”的“杨老师”,正在向观众兜售各类消防器材、救生设备。他自称供职于“平安消防中心”,已从事消防安全工作8年。在直播中的价目表上,汽车自救逃生器58元,新型气溶胶灭火器、灭火毯、自动灭火贴、防烟防毒面具、独立式光电感烟报警器均为298元,逃生缓降器780元。记者通过北京消防安全部门获悉,此类器材在该直播间售价是正常市场价的3至10倍,“平安消防中心”也并非权威消防安全相关组织。

  点评:戳穿假消防专家还需监管的“火眼金睛”。消防、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应联合网络平台对假消防专家营销行为进行全面治理,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网络巡查和审核,把住消防器材的营销资质关。并通过“大数据+人工”的方式,对有关消防器材的线上培训、营销行为进行甄别、筛查,发现商家冒充消防救援人员开展推销行为,即采取屏蔽、断开链接、下架商品、封限账号等措施。对线上线下的假消防安全专家,公安等部门应依法研判定性,严厉打击,该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该追究刑责的追究刑责,让假消防专家付出必要的法律代价,充分释放法律的惩戒、震慑、警示、拒止效应。

  3.近日,在浙江宁波,一位爸爸辅导孩子作业时,被气到摔倒,导致尾椎骨断裂,甚至住院康复后都不想马上回家,就为了逃避辅导作业。据孩子的妈妈周女士称,孩子今年7岁,上一年级,爸爸辅导作业时,讲了十几遍都听不懂,结果被气晕摔倒。 

  点评:相信不少家长都有这样“心酸史”,家长气头上来时,动辄打骂孩子,或气伤自己,很多家长因此患上“恐辅症”。要想治好“恐辅症”,家长要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更要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做到接纳并允许孩子犯错误,和孩子共同面对,共同学习、成长。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世 相 浅 见
治理校园欺凌家长当有所为
别让“指尖精彩”蒙阴影
在新职业的赛道上放飞梦想
路见不平也不能随便“曝”
衡阳晚报版面八A08世 相 浅 见 2022-12-22 2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