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朝华
和同学在群里闲聊,突然,一个沉寂了好些时日的同学将一条视频直播链接发到群里,还附上了一句“请大家支持”。云淡风轻,似不经意,没有多余的解释,也没有刻意的请求,但是我还是怀着好奇的心理复制链接,在短视频App 上打开了直播。
我惊讶地发现,此时的他,正化身为一名母婴用品的带货主播,在屏幕里进行着并不高明的推销。这样的画面,令我感到既真实而又虚幻。要知道,在大家眼里,他一直都是内敛腼腆的样子,平时话语不多,言谈时总是轻声细语,惜字如金。但是此刻,他竟然在镜头面前接受着众多目光的聚焦,而且要用各种招数让买主慷慨下单。显然,他并不擅长这样的事。只见他表情局促,词不达意,不时用端杯喝水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紧张不安,甚至,眼神和表情始终在游离,不敢和镜头对视。
如此拙劣的带货表演,效果可想而知,进入直播间的人数始终在个位数徘徊,而且鲜有下单。难以想象,曾经那般矜持的他从决定直播,到此刻置身于这令人尴尬的带货氛围之中,内心里都经历了怎样的风暴。但是,我知道他的选择是万不能用逐利来界定,两个孩子要念书,老人要赡养,妻子又没有工作,在职场上跌跌撞撞屡次受挫的他,所能想到的行业或许都已尝试了一遍,直播带货,只是是其中的一种。
来路泥泞,前路苍茫。人到中年要撑起一个家庭的晴空,自是不易。当生活的逼仄处透露出来一线光时,往往需要卸下尊严缩小自己才可以抵达。显然,他已经作出了这样的抉择,放下了身段,修正了自己处事的底线和方式。而身为一个旁观者,我佩服他的勇气,更欣赏他在这番操作之后愈发强大的内心。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里写道:“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是的,我们中有人之所以会讥讽那些抛头露面卖力吆喝且惨淡收场的人,会骂骂咧咧地将朋友圈里天天发广告的微商屏蔽,会将一个穿梭于风雨中的人指认为反面教材……大概率是因为,我们都没有经历过他们经历过的暴风雨。
他曾一度被称为“网红教授”,任职于一所著名的师范大学,身为博导、古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话绘声绘色地为学生讲述看起来晦涩难懂的古代文学知识,将原本“死板”的古代人物和古代文学变得更加鲜活,格外“接地气”。可是走红之后,他却因为异常“活跃”而备受质疑。有人质疑他为了赚钱而频繁做讲座、录视频、开直播到处“捞金”,质疑他在消耗自己的读者,甚至还说他有失文人学者的风骨。后来有人爆料:这位教授的真实境况就是,五年前,他的妻子被查出患上肺癌晚期,需要进行靶向治疗……
面对现实和网上的质疑,教授却很少在公开场合回应,只是淡淡地说,人生已过耳顺之年,他最想做一个靠近真实的人,哪怕真实是粗砺的。他否认演讲是为了给太太治病,并说:“这20多年的稿费收入还不错,比一般大学老师高点,经济能够支撑给太太治病。”
且不论教授之举实则合情合理合法,还顺便地确证了自己受欢迎的程度,就算失了所谓的“风骨”,那为了靠近“真实”果断地摘掉头上的光环的做法,至少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值得赞赏。
一个身为博士的学生曾发来她的一篇文章给我看,在文章里,她回忆了自己的父亲大半辈子收废品的经历,讲述了她求学期间所受过的冷眼与嘲讽。她说,在我父亲的世界里,每天都是破铜烂铁和废旧电器,收废品对于他来说,谈不上热爱,准确来说应该是谋生。但是从这些废品里,我看到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对我们的小家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以最卑微的方式对抗着风雨的人,注定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懂得。如果遇见,姑且多一份宽容与理解吧。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要面对如此这般的至暗时刻,他们,便可以成为自己最好的榜样,不是吗?
“这世间有太多的猝不及防,有些东西根本不配占有你的情绪,人生就是一场体验,请你尽兴。”杨绛先生曾如是说。是的,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活在一切事情都能够安排好的设想之中,生活不在彼时,更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我们需要努力活得漂亮,但也得接受它猝不及防与事与愿违,对他人如此,对自己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