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功
梵净山是著名景点,美不胜收。
没有看景不辛苦的。梵净山景区的老金顶、红云金顶气象万千,能爬上去欣赏相信谁都不会放弃。只是走过万步云梯之后已经精疲力尽,再去爬这两座山需要体力,也需要勇气。
上红云金顶。一边是高耸的悬崖峭壁,一边是骇人的万丈深渊。手脚并用往上爬,气喘吁吁上得顶峰,人间仙境,瑞气环绕,这才领略到“灵魂在高处,自不染尘埃”的意境。
一边擦汗一边感叹:不虚此爬。
然,这一爬已经是脚杆子打软了。还有老金顶没上,正好碰见一熟人下山,赶紧问:“山上如何?”那人出气不赢,挥挥手:“别去了,没什么看的,和红云金顶差不多!”“真的吗?”“真的!”
听这一说,正中下怀。抬头仰视老金顶,只见一团雾气笼罩,算是“目游”了,打道回府,选择了放弃。
但还是有点不甘心。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老金顶是最高处,海拔有2494米,云里藏梵音,与红云金顶比,别有一番风味。
遗憾就这样留下,或许今生再难爬上老金山顶。
这个场景都似曾相识。
旅游如此,会错过许多风景;人生若如此,会错过许多机会。
一个男生,父母都是大型国企的工人。这孩子成绩优秀,一路走来,都是上当地最好的学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高考顺利地考入了北京一所985名校。
就业的选择来了。凭他的成绩和专业,有名的央企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自己也心动了,认为适合自己发展,如鱼得水。
把这情况给父母一说,父母的脸一下拉了下来,异口同声说:“我们在国企一辈子,有什么搞头?去考公务员,光宗耀祖,铁饭碗。”
习惯了听话的他正想解释点什么,父母根本就不给他机会:“就这么定了!”
而且,父母还是让其考家乡公务员,说是好照应。
父母命,不可违。何况他们是“过来人”。只有相信企业可能是不好,憧憬公务员职业。
如同牵着线的风筝,他被父母收到了自己身边,遵嘱考上了公务员。
进了机关,开始只是端茶送水,后再收收发发。往后走,才是处理一些具体事务。他这才知道,他与那些没上大学,没有专业的做的是一样的事。他寒窗苦读,大学所学的在这几乎一无所用。
稳定、清闲。每天在浑浑噩噩中消磨时光,如同一架木偶。做下去于心不甘,走又缺乏勇气。这样,他在纠结中挣扎,一晃就是9个年头。
薪水不高,只有一套旧房,年迈的父母。自己再优秀又有什么用?名校文凭也一文不值,并且一直没有中意的女孩看上他。再这样下去,他觉得自己要窒息,人要废了。他终于鼓足勇气,辞职去一家央企。
这时他已30多岁,他还得从低级职员干起,从头再来。让许多了解他的人说:“你早这样就好了。”
都是拜父母所赐,理由是“为他好”,凭过来人的经验几乎断送了儿子的前程。
有一个人回乡创业,考察来考察去,想办一个猪场。那时肉贵、销路好,如果上了规模,效益相当可观。
“进山先问庙”。毕竟没经验,他去请教一位有经验的当地人。谈谈自己的想法,想听听别人的意见。
“这事?”那人叼着的一支香烟在嘴上绕圈,说话时居然不掉。“苦大仇深”的表情却挂上了脸:“不是我说你,这年头猪才去养猪!”当头一瓢冷水,说得他一愣一愣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自己借了别人一桶油,只还一桶水似的。后来一打听,原来这人猪场是办了,却经营不善,差点血本无归。打那后,一蹶不振,这是他心头之痛,阴影挥之不去。
从这个角度讲,反对的理由很坚挺。也是一种爱护,至少没说假话。
这一说,说得这人也有后怕了,于是改变了主意,去办砂场。岂料风水轮流转。这一年,猪肉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且一猪难求。办猪场的“数钱数到手抽筋”。而砂场,因地方整顿,政策收紧,亏得一塌糊涂。
可惜没有后悔药吃。这个人肠子都悔青了。
这一赚一亏,全在一念之间。
如果自己坚持,就不是这种结果。
有人说:“只有经历,才会懂得”。而不知你的懂得不一定是别人的懂得。而且,这种懂得会有变化,如果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可以,但最好不要反对别人去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此一时,彼一时。还有,每个人的感受,看问题的方法,观察的角度都有可能不一样。那样,以已懂得去推别人懂得,就有可能产生许多遗憾甚至伤害。
有没有想到以“过来人”自居,实际有可能是底气不足的表现。而以此为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就有可能事与愿违。
可如今,自诩为“过来人”的太多。
更可怕的是,这种“好为人师”。
这才有了千里迢迢费尽千辛万苦来了,近在眼前却错过上老金顶上的机会。
这才有了那优秀男孩30多岁的第二次创业。
这才有了放弃办猪场,改办砂场自亏的老板。
相信还有许多这样的情况。比如,这书不好读,这菜不好吃,这人不好教,这路不好走,这事不要做……振振有词、煞有介事,就是要让别人相信这说的都是真的。
当然了,别人说归说,自己听归听。自己看准了的事,不要轻易听人说而动摇,别人也许说的没错,但那都是别人的事。
起风了,一阵紧似一阵,掉落的叶子片片,那不只是树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