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08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 相 浅 见

  1.社会不容暴力横行,网络也不容暴力撒野。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旨在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通过亮红牌、划红线的方式治理网络暴力,净化网络空间。

  点评:此次《通知》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强化了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追责的治理逻辑。在预防环节上,提出“明确细化涉网暴内容标准”“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建立涉网暴舆情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现网暴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网络暴力何时休?”这是广大网友的期盼,也是网络治理的目标。让施暴者不敢施暴、不能施暴、不想施暴,让每个人都能放心对话、安心交流、舒心生活,打造一个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我们还需更加努力。

  2.“李白滇臊子米线”“薛涛茶艺楼”“薛涛鱼鲜馆”……据媒体统计,在全国各地,很多历史名人都被抢注了商标。仅与“李白”相关商标申请就检索出1258件,其中不乏“李白醉爱”“李白洗鞋”“李白爱肥肠”等商标名称。“薛涛很忙”“李白很累”,过度用历史名人“站台”,引发历史名人姓名是否可以随意进行商标注册申请的讨论。

  点评:历史名人是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像李白这样的大家,在中国人心中是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的神圣符号。若是放任名人招牌被泛用滥用,让商家将历史人物当作商业推广的噱头,不但是对历史严肃性的无视,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对历史名人商标的注册使用,可将其纳入公共资源,采取统一注册、授权使用、有序管理、合理开发的方案。比如,“李白”商标可以依据李白的历史“人设”,限制其使用范围,不得用于损害李白形象的领域等,从而更好地维护名人形象、保护公众共同的民族感情。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目标应慢慢长大,人生该从从容容!
世 相 浅 见
“围炉煮茶”彰显文化自信
药店跨界卖咖啡还需看“疗效”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世 相 浅 见 2022-11-08 2 2022年1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