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前,中宣部、教育部发布2022年“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其中坚守边远艰苦地区的乡村教师和支教教师的事迹令人感动,也引起社会对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的关注。近年来,教师职业越来越受到尊重,不少青年毕业后选择到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基层任教。这是社会尊师重教的最好体现,也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进步。
点评: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年选择奔赴中西部地区、乡村基层任教。他们肩负起建设边远艰苦地区的责任,努力用自己的教具改变偏远地区的局面。他们的选择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尊重。我们要为教师在基层和乡村实现安居乐业提供必要条件,包括住房、绩效工资、编制保障、职称评审等方方面面,有效解决困扰教师们的“痛点”。唯有尽可能减少教师们生活中的烦恼,他们才能更加专注地投身教学,唯有让青年看到我们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才会激励更多优秀青年投身中西部扎根基层。
2.作为观察城市发展程度的一面镜子,夜间经济已成为展现城市独特风貌的重要载体,更是城市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抓手。在消费升级浪潮带动下,高品质的夜间经济消费集聚区已不再局限于餐饮等单一种类消费,更拓展到艺术、文化、零售等领域。下一步,夜间经济提档升级,还需打好文化、服务、科技“三张牌”。
点评:文化赋能,打造品牌。壮大夜间经济,各地应当从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展现一座城市独特的吸引力。服务升级,创新业态。夜间经济相关产业需要突破单一业态限制,连接不同消费要素、场景和供给,打造全链路综合服务体,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沉浸式的消费体验。科技应用,强化互动。要营造以“即时互动”“沉浸体验”为特色的消费场景,将文化、艺术和高科技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为夜游项目的消费场景营造赋予更多想象空间。
3.《觉醒年代》《山海情》《人世间》……近年来,越来越多内容扎实、口碑“爆表”的国产剧走进观众视野。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关于国产剧的话题也不断引发热议。一些观众表示看这样的电视剧“不想快进”“不愿快进”。
点评:曾经在一段时间里,“倍速播放”成为一种现象,视频平台也提供了1.2倍速、1.5倍速、2倍速、2.5倍速、3倍速的服务选择。而很多时候即便最后选择了3倍速,还是感到“不过瘾”,最终还是会弃剧。说到底,影视剧“要质量”而不是“要数量”,多些精品意识才是王道。观众“不想快进”是因为电视剧内容“带劲”。希望多生产一些观众“不想快进”的电视剧!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