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07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未成年人退款”成牟利工具

  ■李英锋

  主播“鹤唐”人气不高,可最近直播时频频被充值,本以为是苦尽甘来,没承想却是掉入了“未成年人退款”陷阱。他的遭遇并非个例,直播平台有不少主播宣称自己收到过未成年人的退款申请。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未成年人退款背后,有些是成年人为了套取主播福利,伪装成未成年人的恶意退款,再把主播送出的礼物转手卖出谋利。还有一部分人盯上了未成年人退款的“商机”,表面上提供协助未成年人退款服务,暗地里却以“资料费”“预付款”等借口骗取钱财。

  “未成年人退款”机制的功能是为参与直播打赏的未成年人挽回损失,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然而,在直播平台上,一些人却假借未成年人的身份,利用“未成年人退款机制”恶意退款,薅起了主播的羊毛,还有一些人打起了求助退款的未成年人或其家长的歪主意,把协助退款做成了一门涉嫌违法犯罪的“生意”。这样一来,“未成年人退款机制”就“变色”了。

  “未成年人退款机制”的“变色”,暴露出至少两方面的问题。根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定,直播平台应该实行实名注册制。今年5月,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整治网络直播打赏行为失范问题,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无论是一些成年人伪装成未成年人恶意退款,还是一些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的名义完成直播打赏,都说明直播平台的实名注册制存有漏洞。这是其一。

  如果直播平台退款机制顺畅,退款程序不繁琐,退款效率较高,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就更乐于走正规的退款流程,不会再四处求人,甚至花钱求人。未成年人退款成为“商机”,从反面折射出直播平台退款机制还存在着难点、堵点。这是其二。

  “未成年人退款”不能成为“退款陷阱”,不能成为灰黑产牟利工具。一些人利用未成年人退款机制赚钱甚至赚黑心钱,不仅侵犯了主播以及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合法权益,也亵渎了未成年人退款机制,踩踏了法律红线,让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功能打了折扣。所以,相关部门和直播平台有必要加强对“未成年人退款机制”被滥用问题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

  直播平台应守土有责,依法严格执行实名注册制,统一审核标准,加强身份审查,提高用户门槛,堵住成年人随意切换身份以及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名义的漏洞,彻底关闭未成年人用户的打赏功能。直播平台还应进一步畅通未成年人退款渠道,优化未成年人退款流程,引导未成年人及其家长规范完成退款操作。

  监管部门应针对直播平台存在的相关问题,以约谈、查处、责令整改、曝光等方式进行干预,倒逼直播平台承担主体把关责任,规范运营管理行为,扎牢管理篱笆,堵住不法者利用“未成年人退款机制”牟利的漏洞,让“未成年人退款机制”回归正轨。实际上,一些人利用“未成年人退款机制”骗取主播或未成年人家庭的钱财,已经涉嫌诈骗犯罪,公检法部门应将这一问题纳入治理射程,依法重拳打击,净化网络环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世 相 浅 见
别让“未成年人退款”成牟利工具
月饼“生产日期”岂能“乱标注”?
线上演唱会如何驶入“快车道”
盲盒升级“戳戳箱” 监管不能“慢一拍”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别让“未成年人退款”成牟利工具 2022-09-07 2 2022年09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