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放
有调查显示,如今每到寒暑假、毕业季,都会出现学生扎堆整容的现象,“00后”们已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军。近日,记者尝试在多个社交、短视频App上搜索发现,“暑假整容”“暑假变美”“暑假变瘦”等,都是近一个月的热门话题。
其实,“容貌焦虑”确实存在。记者还发现,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11月曾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等广告乱象背后的9类情形,对医疗机构影响巨大。但有一些医美机构仍在打擦边球,以“面部美学”的名义讨论美,看起来是在做科普,实则制造“容貌焦虑”并借机牟利。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少学生想利用假期这段时间,好好提升一下自己的外在形象。抱着“一刀变美”“早整容早受益”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整形机构又迎来了暑期整容的热潮。然而,医学研究表明,学生美容并不像整形美容机构声称的那样“早做早变美”,对此必须慎之又慎。
何况,目前市场上的美容整形机构鱼龙混杂,在接待未成年人顾客时,其“尺度”较宽,甚至无需监护人同意即可手术,“黑诊所”“黑医生”产生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不断,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均带来负面影响。美容整形存在风险而且花费不菲,就是从价值导向上来说,也不提倡青少年整容。
追求外表美丽,想使自己变得更美无可厚非。但整容本身就含有对自己形象否定的意味,与其说是增强自信的一种手段,倒不如说是不自信的表现。由此,树立正确美容观,缓解“容貌焦虑”症。相关方必须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容观,谨防落入“美丽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