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安全无小事,与食品相关的“跨界营销”必须恪守安全底线。无论是制成日用品形状或使用类日用品外包装的食品,还是制成食品形状的日用品,都容易模糊食品与非食品的界限,存在误导消费者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分辨力稍弱的未成年人群体,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点评:灯泡糖、肥皂巧克力、草莓蛋糕精油皂、食品玩具……“食品跨界”成为江湖。有的借此拓展了消费人群,也有的打着跨界的旗号剑走偏锋,引发担忧。食品可以跨界,监管不能“在老地方待着”。食品监管部门要跟上食品业态的变化脚步,不能只拿监督“传统食品”的办法监督“跨界食品”,或者根本就没有去监督。有关部门应该给“跨界食品”打造一个不能逾越的雷池,从食品质量、食品营销、食品价格等方面出台新标准进行约束管理。食品“跨界”可以,但食品的安全和营销“不可越界”不可“逾越雷池”!
2.散步时有人相依相伴,生病时有人嘘寒问暖,平淡而温暖,正是黄昏恋最好的模样。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单身中老年人要谈一场黄昏恋并不容易,子女是反对老人黄昏恋的最大“拦路虎”。
点评:笔者以为,子女切莫成为老人黄昏恋的“拦路虎”,而应是老人黄昏恋的一个“助推器”。一方面,作为老人,应勇敢地走出传统思想的“禁锢”,不要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地为自己的晚年“谋幸福”。另一方面,作为子女,也应摒弃传统的观念,毫无顾虑地支持失去老伴的老人“黄昏恋”。如此,老人“黄昏恋”才不会是一种“奢望”。
3.短视频平台上,主播们上演炫富“名场面”。有人很反感这种炫富行为;也有人直言羡慕不已,希望成为这样的“有钱人”。记者近日在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炫富博主为数不少,他们以奢侈生活为卖点,有的是为了纯粹的炫耀,有的则是通过炫富引流,植入广告牟取利益。专家认为,部分博主为了吸引流量大肆宣扬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引起青少年模仿消费和炫耀,严重危害网络生态,亟须加强治理。
点评:网络炫富视频乃是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不少炫富视频吸引了大量网友围观,为他们所津津乐道。而且,炫富内容越奢侈、涉及金额越大,也就越能吸引流量。事实上,《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已明令禁止包括引诱打赏、暴饮暴食、炫富拜金等在内的31种行为。网络炫富视频容易误导大众认知,特别是未成年人,因辨识力不足,对炫富视频信以为真,树立起不健康的“三观”。笔者认为,平台应充分履行主体管理责任,对炫富视频严加限流,并对违规主播予以降级、封号,不给炫富视频生存空间。同时,应引导主播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制作和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视频,共同营建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