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04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荷包蛋里的人生

  ■笔   岸

  前两种荷包蛋之所以不是好的荷包蛋,不是蛋本身不好,而是煎蛋的人功夫不到家。要么是火候掌握得不好,要么是翻煎不到位。且看——

  小时候家里穷,偶尔吃个鸡蛋都觉得是人间至味。鸡蛋有很多种吃法,但我最喜欢的是荷包蛋。

  祖母是煎荷包蛋的高手,每当我闹着要吃荷包蛋的时候,祖母从不会让我失望。每次煎荷包蛋时,我总是自告奋勇帮忙烧火,近距离观察祖母煎荷包蛋的动作。只见祖母从选蛋、洗锅、热锅、放油、打蛋、动铲、撒盐、翻煎,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不一会儿,一个煎好的荷包蛋就出锅了,蛋白紧紧地托着金黄色的蛋黄,极好看的“二面黄”,特别是那种饱含猪油香和鸡蛋香的气味直往鼻孔里钻,让人陶醉。每次有荷包蛋时,我都能多吃一碗饭。后来,我自己学习煎荷包蛋,往往煎得不好:要么是蛋白烧焦了,蛋黄还没熟;要么是蛋黄烧熟了,蛋白还没完全熟透。总是很难做到祖母煎荷包蛋“二面黄”的水平。

  这些年,经事阅人,仔细想想,人的一生其实就是煎一次荷包蛋,无非是三种可能。

  一种是蛋白熟了而蛋黄还没熟。这种人给人的表面印象或第一印象很好,能说会道、人情练达,风度气质俱佳。但就是没什么大本事,没有核心竞争力,不能解决具体问题。“黔驴技穷”的故事、“滥竽充数”的故事、“华威先生”的故事,主角都是这种人。这种人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在总是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捕捉不到克敌制胜的时机。三国时期发生的“马虎失街亭,大意失荆州”就是如此。

  另一种是蛋黄熟了而蛋白还没熟透。这种人往往一开始让人小看或误读,貌不惊人、语也不惊人,但真做起事来往往让人大吃一惊,有点“真人不露相”“人狠话不多”的感觉。这种人可能是“一鸣惊人”的代名词,但由于毕竟“蛋白还没熟透”,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可靠的依托,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抗风险的能力。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短板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虽可能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本事,人生也偶见“跳空高开”的辉煌时刻,但终归是昙花一现,多数情况下很难行稳致远。古代“伤仲永”的故事,现代有些“网红”故事,无不如此。

  第三种就是蛋白和蛋黄同时熟了,这种“二面黄”既好看又好吃。这种人相由心生、知行合一,胸中随时藏有雄兵百万而又始终气定神闲,做人既有面子,又有样子,还有里子;做事既上得了台面,又打得开局面,还撑得住场面。这种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吃得开”,和任何人都能谈得来,做任何事都能让人放得心、信得过、靠得住,能赢得绝大多数人的喜爱和拥戴。每逢大事之际,仿佛天地同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大抵如此,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前两种荷包蛋之所以不是好的荷包蛋,不是蛋本身不好,而是煎蛋的人功夫不到家。要么是火候掌握得不好,要么是翻煎不到位,等等。要想达到能吃的标准,只能回锅重煎。只有第三种荷包蛋才是最好吃的,“二面黄”让人赏心悦目,“扑鼻香”让人食欲大增,蛋白蛋黄同时熟透让人口腹舒适、消化透彻、回味无穷。

  三种荷包蛋,三种人生!如何选择,全凭我们自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鲁智深的禅杖 不会计较关公的大刀
善于清理
动静屈伸 唯变所适
荷包蛋里的人生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荷包蛋里的人生 2022-08-04 2 2022年08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