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且听下回分解”的收藏诱惑
《清明上河图》局部。

  ■赵   畅

  记得孩提时,暑假晚上纳凉时光,邻家孩子都会聚集一起听我父亲讲《水浒传》的故事。可每到九点光景随着故事情节进入最为关键的时刻,父亲总是会留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伏笔,弄得孩子们心里痒痒而天天晚上缠着他。而今想来,其实搞收藏也跟听故事一样,总有着“且听下回分解”般的诱惑,有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人类的历史、文化、艺术等诸多知识信息除了依靠口口相传外,更多是通过书籍、石碑、壁画等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留存下来的话,那么,我们搞收藏与其说是在寻觅、搜罗藏品,倒不如说是在收藏历史、文化、艺术等知识信息。以《清明上河图》为例,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北宋风俗画,可谓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事实上,这与宋人笔记《铁围山丛谈》中记载的一个细节也是相吻合的:“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故永绝蚊蚋。”这一细节,看似在解释说明蚊蚋何以逃匿的原因,其实是在衬托汴京夜生活的兴隆。由此,北宋汴京城其繁华盛景可见一斑。

  然而,面对同样的一幅画图,有人并没有停下深入探究的脚步,以至透过繁华的表面揭示了其背后的忧思。余辉在《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一书中指出:“汴河上停泊着许多很大的运粮漕船。这些粮船都是私家的粮船。在北宋太宗朝就立下规矩,在本朝的京畿要地,粮食必须由朝廷所掌控,私粮不得入内。这里却有大量的粮船涌入,粮贩在吆三喝四地指挥着卸粮的民工,把粮食运到街道里面的私家粮仓里,准备囤积居奇。到后来,没过七八年,汴京城的粮食就涨了四倍”。“桥上险象环生,桥上拥挤的人群完全是因为两边的占道经营造成的。桥的两头分别过来一文官、一武将,他们的马弁护卫在彼此争吵,互不相让,乱成一团。表现了北宋后期官员不作为所造成的非常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明、清的《清明上河图》都可以看到进城门的第一个建筑是城防机关,但在这里,进城的第一家却是场务,也就是税务所。北宋政府在这个时候放弃了国家防务,而致力于获取更多的税收。画家在这里特别画出了一场为纺织品税收问题的争吵。北宋爆发了许多次中、小农民起义,主要都因税收过高而引起的。”为此,作者感慨:“这不是一幅简简单单的风俗画,是那个时代像张择端这样有儒家情怀的画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范本。”

  收藏,永远蛰伏着一个“且听下回分解”的诱惑,也还是由一些藏品自身的神秘性所决定的。在好奇心的诱惑驱使下,人们更愿意尝试运用创造性思维,寻求创新性路径,去早早破解隐藏其中的密码,并由此帮助自己填补这些方面知识的缺憾和鉴藏能力的不足。

  收藏一件东西,我们不仅可以期待它们物质价值的保值增值,更时时处在急不可耐被“且听下回分解”诱惑的喜悦之中。只是对每一个藏家来说,要收获满满的喜悦,你得加强学习,不断提升鉴赏知识能力,力争做一个收藏的行家里手。有一句话说得好:“手中没有金刚钻,你就别揽瓷器活。”你不懂藏品,藏品也不会懂你,如此你就永远收获不到由“且听下回分解”般诱惑带来的乐趣和喜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且听下回分解”的收藏诱惑
神奇的青釉倒流壶
大型竹编精品“望月楼”赏析
衡阳晚报版面八A08“且听下回分解”的收藏诱惑 2021-11-20 2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