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 子
“才差49分就100分了”“你得了一半还多1分呢”……近日,一段“奶奶花式安慰考51分孙女”的视频收获众人点赞。有媒体今年10月底对2006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成受访者坦言父母对自己进行过打击式教育,仅有11.1%的人认为这种方式能够“养成谦虚性格,戒骄戒躁”。打击式教育的被厌弃程度可见一斑,或许也正说明了“奶奶花式安慰”赢得点赞之所在。
长久以来,在“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教育理念下,父辈们以挑剔的眼光审视着孩子的一言一行,有数据表示近6成受访者笼罩在“自信不足,容易自我否定”的阴云中。正所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缺乏强大的自信基石,恐难谈人格健全与人生卓越。
“奶奶花式安慰考51分孙女”视频之所以受热捧,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精准的尺度拿捏。小女孩哭声不止,说明其拥有强烈的上进心,已经意识到了未认真学习的不良后果——考卷上的低分、父母可能出现的失望情绪。此时,相较一味挖苦、嘲笑,鼓励式教育带给孩子的,是信心上的加速提升、心态上的乐观强大。给孩子乘风破浪的勇气与坚毅,远好于他们因打击式教育而深陷自责的囹圄。需要强调的是,鼓励式教育不等于溺爱,疼爱而不溺爱,适时鼓励而不全盘赞美,把握分寸才是鼓励式教育的精要。
以“别人家的孩子”为参照,偏执于打击式教育的父母恐难审视自家孩子的闪光点,“糟糕透了”便成其口头禅。这些父母不妨转换视角,多些“精彩极了”的赞美,在和煦暖阳、微风轻抚的浸润下,成长的花朵说不定会绽放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