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面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津湖的寒冷,与战斗一样残酷

  1950年11月下旬,朝鲜长津湖,气温零下40摄氏度,簌簌白雪从天而降,大地被寒冰覆盖,撤退的美军警戒地摸索前进,突然,他们发现对面趴着一排排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这些穿着单薄棉衣的战士端着枪,每个人都保持着作战动作。可面对进犯的敌人,他们却没有开火。美军走近才发现:整连志愿军战士已被冻成一座座“冰雕”——这个场景出现在国庆档上映的电影《长津湖》中。

  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抗美援朝研究专家张校瑛介绍,志愿军第9兵团原本准备在辽阳、沈阳等地稍事休整并换装,但由于战况紧急,十几列火车仅在沈阳停留片刻便火速赶往朝鲜。“火车停留期间,东北后勤部看见这支入朝部队穿着如此单薄时非常吃惊,立即动员干部战士脱下身上的衣帽换给他们。但由于停车时间短,衣帽很多没来得及送上车。就这样,第9兵团大部分战士身着大檐帽、胶鞋和单薄的棉衣进入长津湖地区。”

  “志愿军第9兵团的战士大多来自南方,对北方的天气不是很了解。”张校瑛说,而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战役进行期间,战区连降大雪,官兵们衣着单薄、粮弹缺乏、忍饥受冻,有的部队一两天只能吃上一顿结冰的高粱米饭,冻伤减员严重。此外,由于严寒的天气,志愿军部队配备的许多迫击炮无法使用、枪栓被冻无法击发,通信联络也极不畅通。”

  有这样一个故事:1950年12月初,志愿军战士朱彦夫奉命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朱彦夫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与装备精良的敌人血战三天三夜,全连仅他一人生还。朱彦夫作战时受伤昏迷,残酷的战斗和恶劣的天气使其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经历47次手术、昏迷93天后,他的双手以及膝盖以下肢体被截去,左眼失明、右眼视力降至0.3。2019年,朱彦夫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即便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志愿军还是完成了战略任务。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第9兵团在东线战区对美第10军发动的总攻势进行猛烈反击,于11月28日完成了对长津湖地区美军的分割包围,将美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包围于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等地。11月30日晚,志愿军第27军对新兴里美军第31团发起进攻。新兴里战斗胜利后,志愿军第9兵团针对东线之敌突围南撤的情况,采取了围追堵截战术,经过数日激战,给予美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歼灭性打击,打开了东线战局,保障了志愿军西线的侧后安全。

  综合新华网、京报网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长津湖的寒冷,与战斗一样残酷
真实的长津湖战役是怎么打的
衡阳晚报版面九A09长津湖的寒冷,与战斗一样残酷 2021-10-12 2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