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面十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爆款基金批量来袭,“赎旧买新”现象犹存,部分公募基金实行限购~~~
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将出~~~
~~~
2021年09月14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爆款基金批量来袭,“赎旧买新”现象犹存,部分公募基金实行限购
面对新基金 应该怎么选?

  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热度不减,成立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大关,与此同时,老基金却面临较大赎回压力,“赎旧买新”的资金腾挪现象依然存在。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计算,截至9月12日,今年新成立公募基金共1265只,基金发行总规模2.2万亿元。以8月为例,当月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1277亿元,其中主动偏股公募基金发行规模1144亿元,较前期小幅下降,但仍处近两年的中等偏上水平。但从7月基金申赎情况看,偏股老基金赎回规模有所扩大,超1500亿份。这意味着虽然基金发行热度不减,仍难改存量博弈格局。


    1.“赎旧买新”现象犹存


  招商证券研报表示,从8月发行情况看,居民购买基金热情不减。但今年以来,市场风格与过去两年明显不同,此前投资收益可观的基金赎回压力犹存。因此,综合基金发行和申赎情况,公募基金基本仍处于“赎旧买新”的存量博弈状态。

  安信策略也认为,5至7月公募基金新发行份额约5145亿份,赎回份额合计约4000亿份,考虑到赎回份额的净值普遍高于新发行份额,预计整体公募基金为存量博弈状态。

  一位基金分析人士表示,“赎旧买新”一直是行业难题,因为销售渠道从中有利可图。例如,一只新基金赚钱后,销售渠道让客户赎回,再买新基金。从理论上看,销售机构赚中间业务收入,客户也能赚到一部分钱,但这却增大了基金管理人的管理难度。“不过,一旦行情不好,‘赎旧买新’就会造成客户不赚钱、销售机构和基金经理也会丧失投资者信任的局面。”

  另有业内人士提到,除了渠道因素,基金公司提供基金转换优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赎旧买新”。整体而言,市场情况不佳时,买新基金是因为基金经理能掌握建仓节奏,但从长期看,运行时间较长的老基金更能体现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在其低位时买入,未来盈利的概率更高。

  “赎旧买新”正引起监管机构的重视。8月底,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基金业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表示,有的代理销售机构和从业人员背离客户利益,诱导“赎旧买新”。这些问题必须从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高度切实加以解决。

  2020年10月1日起,证监会正式施行《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其中,对基金销售行业影响最大的是对客户维护费占基金管理费的比例(尾随佣金)设置上限,明确规定“尾随佣金”比例不超过50%。

  业内人士分析称,尾随佣金比例通常与渠道实力密切相关,此前限定尾随佣金比例,对传统销售机构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机构还可提高其他方面费率以维持利润。但从长期看,第三方销售机构市占率提升,或倒逼销售“卖新”模式发生变化,进而逐步改变行业生态。

  今年5月,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保有量规模名单,首次将公募基金存量保有规模对外公布,引导市场走出“赎旧买新”的虚假繁荣怪圈。


  2.爆款产品批量来袭


  进入下半年,基金发行市场“爆款”产品再度批量涌现。这些新基金将把“子弹”打向何处?面对新基金,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据统计,下半年以来,110家基金公司新成立基金产品数量达到378只,发行份额突破5000亿元关口。有知名基金经理在近期披露的基金半年报中表示,二季度增加了光伏、新能源车、全球龙头化工等行业的配置,继续持有面板和部分性价比较好的医疗服务等行业标的。从长期来看,他相信性价比较高的“全球比较优势制造业”会在波动中展现出自身优势,制造业盈利能力的持续扩张将是关注点。

  “基金将优选医药、消费、科技等优质行业,确保组合具备足够的业绩潜力,并聚焦好行业的好阶段。个股选择上,我们将重点关注行业及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以好价格买入好公司,并对其未来变化保持跟踪,做好应对准备。”华安研究智选基金经理万建军称。

  永赢长远价值混合基金经理常远表示,新基金主要聚焦三类投资机会:一是消费市场中的高天花板行业,如高端白酒、免税等;二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域,包括新能源、智能化、基因技术、半导体、新材料等;三是传统领域的结构性机会,如能源、制造、农业等。

  普通投资者如何在诸多新基金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需要关注基金经理是否有长期证券投资或基金管理的经验。如果基金经理有丰富的证券投资经验或基金从业经验,投资者就能“有迹可寻”,即通过该基金经理以往管理基金的业绩或投资业绩了解其基金管理水平的高低。虽然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但其往往是基金经理以往投资方法的验证。

  另一方面,投资者还需要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未来投资方向,并对基金的收益与风险进行预判,看是否与自己的期望相匹配。此外,基金公司的整体投研实力如何、团队是否稳定、基金经理激励机制如何,等等,也可作为选择基金的参考因素。


  3.公募基金悄然掀起限购潮


  据Wind统计,公募基金行业目前实行限购的基金产品超过1200只;单户申购上限,高者以十万元计,低者仅千元。这上千只限购基金中,既有今年以来业绩领跑的绩优基金,也有规模靠前的顶流基金,还有一些普通产品。

  一般而言,看到公募基金限购的消息,一些投资者的反应往往是“基金经理对后市更谨慎了”。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知名基金经理在股市过热时,通过较大力度的限购来阻止“热钱”流入,防止基民高位站岗。因此,当限购潮蔓延时,很容易被认为基金经理对后市的态度趋于谨慎。

  当前市场的结构性波动,确实会让投资者有这样的看法。在“黄金赛道”高歌猛进,板块个股的估值居高不下时,重金布局其中的公募基金采取限购措施,便有阻止资金过度涌入、防止进一步推高估值的效果。不仅如此,在限购之后,公募基金针对性调仓布局,会变得更从容。

  若从基金经理的视角来看,限购的作用不仅于此。事实上,在从众心理突出的基民群体中,追涨杀跌较为常见。当某只基金产品业绩表现优异时,资金就会汹涌而至。但这可能会在短期内摊薄基金产品的收益率,对于长期持有的老基民来说,实属不公平。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快进快出的资金,显然不如愿意长情陪伴的“老友”重要。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限购还有另一重效果:引流。简单地说,如果基金公司觉得单一产品规模过大,或者基金经理基于投资能力要求限制产品规模时,可以通过限购某一只产品,但在渠道端加大对该产品基金经理的宣传力度,将资金“引流”至该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产品中。这样,既满足了基金经理的要求,又达到了扩张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目的。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基金公司的做法会比较讨巧。例如,当知名基金经理的产品限购后,可以让该基金经理在其他产品或者新发产品中“挂名”,即实际上管理的资金权限很小,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影响力,扩张公司资产管理规模。

  综合新华网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面对新基金 应该怎么选?
数据安全等成监管重点
沪深股指涨跌互现 沪指实现三连涨
衡阳晚报版面十二A12面对新基金 应该怎么选? 2021-09-14 2 2021年09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