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放假前突发疫情,福建省多地发现确诊病例~~~
2021年09月14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假前突发疫情,福建省多地发现确诊病例
中秋国庆将至,还能出门玩吗?
9月12日,在莆田市仙游县洪桥社区街道,市民接受核酸检测采样。

  记者从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最新获悉,截至9月13日16时,莆田市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核酸阳性76例,其中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8例,无症状感染者28例。记者还了解到,截至9月13日12时,莆田市共完成76例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累计判定密切接触者1577人,次密接1865人,其中已集中隔离1693人。在核酸检测方面,截至9月13日16时,莆田市核酸检测共采样853532份,已出报告523882份。9月13日,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13日18时,福建厦门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例(普通型8人,轻症型4人),均在定点医院隔离诊治,目前均病情稳定。


  入境38天才确诊,德尔塔出现新变化?


  按照此前莆田方面的通报,疑似本次疫情源头的林某某确诊时已入境38天,进行9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次血清检测也为阴性。这一信息让病毒的“超长潜伏期”话题再度成为焦点。那么,“超长潜伏期”到底怎么计算?是否需要调整防控措施?

  在9月10日的官方通报中,对本次疑似疫情源头的林某某(38岁,新加坡入境人员、学生家长)的流调情况进行了介绍。

  经流调发现,林某某为境外返莆人员,8月4日乘坐厦门航空MF852航班自新加坡从厦门机场入境,在厦门定点酒店集中隔离14天后,于8月19日点对点转运至仙游县集中隔离点继续集中隔离。

  根据福建省的疫情防控办法,林某某在完成“14+7”天的集中隔离之后,于8月26日开始实行7天的居家健康监测。

  莆田市疾控中心主任凌龙美称,新加坡境外输入病例经21天集中隔离,期间9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次血清检测也为阴性,9月10日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病毒潜伏期较长。此外,莆田方面还介绍,本次疫情相关病例的标本已送省疾控中心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初步判定为德尔塔毒株。

  入境38天、9次核酸都未检出阳性,这与此前研究认为德尔塔毒株潜伏期较短、发病快的特征是否不一致?是否意味着病毒出现新变化?

  近日,有公卫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能完全排除这种情况,但这需要首先排除检测试剂、检测操作和采样等原因造成的假阴性等其他的可能性。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称,根据以往观察,在设定的集中隔离观察期内,约95%—99%的感染者都能够被排查出来,但不能避免会有个别极端情况出现。

  “德尔塔毒株目前表现出来的普遍特征,其一是传染力强,其二是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高,其实也意味着它很容易就被筛查出来,目前看来,德尔塔毒株其实比之前的毒株更容易被发现。”彭志勇称。


  是病毒太狡猾,还是防控有漏洞?


  关于“超长潜伏期”,莆田市的林某某的确不是第一例。

  早在今年年初,在多地新冠疫情复阳病例中,同样也存在多轮核酸检测才由阴转阳的现象:大连某病例11次核酸检测显出阳性,北京顺义个别密接者在隔离14天后检测出阳性都曾引起关注。

  近段时间,除福建莆田外,广东广州也出现1例核酸检测阴转阳的病例。

  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9月10日消息,广州新增1例密切接触者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该病例9月4日开始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8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9月10日检测核酸阳性。

  据央广网今年1月17日报道,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分析,“(核酸检测由阴转阳)有多方面的原因,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感染的人数越来越多,疾病呈现多样性。可能存在少见的长潜伏期病例,也可能是密切接触者在解除隔离时,核酸检测试剂敏感性存在问题,还有可能是密切接触者在隔离期间被感染,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可能存在。”

  新冠病毒的潜伏期怎么计算?去年2月,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救治组专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曾介绍,“潜伏期”指从患者感染病毒到出现首发症状的时间,而非按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来计算;必须是有症状者才能界定“潜伏期”。

  蔡卫平在回答是否存在“超长潜伏期”时表示,就是因为一些患者前期的症状较轻,被忽略了。他认为,有没有“超长潜伏期”现在不好说,即使有也是个案,不是普遍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月,钟南山院士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发现在1099例新冠病毒感染疾病患者中,重度、非重度组新冠肺炎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潜伏期达24天。

  对此,钟南山院士表示, 24天的超长潜伏期仅属于个例,并不觉得奇怪,总有例外。


  防控策略要调整吗?


  对于莆田疫情中出现的“超长潜伏期”病例,如何防护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有关专家表示,“超长潜伏期”的情况并不常见,不能视为普遍情况,加强疫苗接种以及个人日常防护仍是重中之重。

  例如,对于德尔塔的防控,目前,防控专家普遍认为,现有疫苗对德尔塔毒株仍然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能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减少感染者的传播力,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而针对“超长潜伏期”的隐患,一些地区也在探索升级防控手段。

  今年1月,为有效应对超长潜伏期感染者传播风险和境内外疫情输入风险,北京对境内外进京人员防控措施作出调整和加强,对境外入境进京人员、在京所有密切接触者分类实施“14+7+7”管理措施。

  那么,隔离时间多久才保险?不少专家分析,延长集中隔离时间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但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依然无法排除遇到长期病毒携带者的极端情况。

  也有专家认为,下一步,应重点优化研发更好的抗体检测试剂,此外,新冠疫情防控仅突出“隔离人”是不够的,国际货物运输也暴露出很大的风险,同时还应加强对来自疫区的动物携带新冠病毒的入境检测和限制。


  假期还能出门玩吗?


  中秋国庆节马上来临,各地跨省游也陆续恢复,但是福建突发疫情,令很多人担心:“十一”前疫情能控制吗?假期还能愉快出去玩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在此次疫情发生前,国内旅游市场正在稳步复苏,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四川、内蒙古、海南等多地恢复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经营业务。市场预计,暑期以来被压抑了的出游需求有望在中秋和国庆期间得到释放,但是现在又来疫情,旅游出行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按照文旅部的要求,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区、市)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不组团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不承接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团队,不组织中高风险地区游客外出旅游。

  记者从多家在线旅游平台获悉,受到福建疫情影响,确实产生一些退票,但是范围较小。

  去哪儿网表示,从平台上看,因疫情的退票影响范围仅在厦门和泉州,对全国的出行影响较小。目前,影响全国出行的因素主要为台风,目前退票影响达到上周同期的2倍左右。

  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卫健委派出的赴福建工作组专家判断,目前莆田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后续在社区、学校、工厂等人群中继续发现病例的可能性高,疫情存在外溢风险。

  不过,专家们研判,只要充分运用此前积累的常态化疫情的成功经验,确保各项措施和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疫情规模有望在国庆长假前得到控制。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表示,福建疫情尚处于可控范围,会对消费者出游信心产生影响,但影响主要在福建省内。

  唐晓云指出,目前,各地都非常重视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疫情防控,分级防控措施已经常态化,加之中秋为小长假旅游活动以本地游和周边游为主,对跨省游影响较小。国庆期间的情况,需要视福建疫情防控情况再做研判,但总体来看,不至于影响旅游市场整体复苏态势。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9月7日提醒,公众在出行过程中依然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另外,在假期期间,不提倡聚集和聚会,尤其是不允许大规模的聚集。公众在出行之前,去目的地时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防控等级,如果是中高风险地区就不能前往,如果您所在地是中高风险地区,也不能出行。

  综合新华网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中秋国庆将至,还能出门玩吗?
衡阳晚报版面五A05中秋国庆将至,还能出门玩吗? 2021-09-14 2 2021年09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