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亚华
本报讯 8月31日,记者自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获悉,目前,我市晚稻已进入孕穗期,各县(市)区加紧狠抓穗期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秋粮丰收。
各县(市)植保站系统监测显示,晚稻二化螟经防治后残留虫量仍较高,一季稻二化螟残虫正源源不断羽化并迁入晚稻田集中危害。稻纵卷叶螟预计9月上中旬出现低龄幼虫高峰。稻飞虱迁入量大,田间虫量持续增长,须持续做好防控工作,谨防后期暴发成灾。晚稻纹枯病已进入流行高峰。稻曲病、稻瘟病均为气候性病害,植保专家建议,晚稻宜抓住关键生育期(孕穗破口期)进行预防,全力保障水稻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