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从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保障管理四个方面综合施策,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置能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点评:儿童、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仰赖于学生的养育、教育环境。一个学生,如果他被养育、教育的家庭土壤和学校环境是适宜的,那么他自然能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我们期盼,教育政策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成长的适宜环境,不仅重视学生的认知和学业发展,还要至少同等重视学生的情绪、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不仅优化学业学习的学科课程,也有必要增加情绪与社会学习的课程。另一方面,在家校合作方面更加深入细致,探索和建立家校协同教育机制,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2.近日,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在其个人社交媒体贴出《上海市公安局案(事)件接报回执》以及公证书首页,并配文“已公证,固定证据。已报案,请求追究刑事责任。下一站,人民法院。”据报道,朱婷称遭人抹黑、造谣。
点评:朱婷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这一举动获得众多网友力挺。中国女排征战东京奥运,出师不利,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在这种背景下,不去安慰女排姑娘,反而出言不逊,实不应该。观看比赛,应抱持从容而开放的心态。赢了就夸、输了就骂,甚至把运动员骂得狗血淋头,进而想当然地认为输球原因是内讧,是广告接得太多,是人事斗争等。这种向运动员泼脏水、放冷箭的行为,是一种病态现象,暴露出偏狭的心理。
3.日前,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校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工作的通知》指出,为落实《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进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助力健康北京建设。并要求每个学校至少配置一台自动体外除颤仪,在明显位置张贴自动体外除颤仪位置导向图,同时要组织一定数量的相关人员进行仪器使用的培训。通知要求,自动体外除颤仪的购置安装需2021年底完成。
点评:作为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自动体外除颤仪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同时因为其简单易用,也被称作公共急救的“神器”。北京推进各级各类校园普及自动体外除颤仪,将有效提升校园急救水平,夯实校园安全保障能力。当然,让自动体外除颤仪成为校园标配,尚只是硬件上的要求。提升师生的急救意识和能力,做到敢用、会用、善用,更是必不可少的软件支撑。此前就有“救命神器”成摆设的现象发生,此类情形应在校园内避免。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