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新发基金实现百亿元甚至千亿元认购规模司空见惯,但近日记者统计发现,百亿元级新基金寥若星辰,全市场已有两个月未见百亿元规模。
在市场风格切换、股市持续震荡波动的背景下,2021年新发基金正呈现三大新特征:一是在产品设计上,百亿元新基金逐渐减少,年内19只百亿元级新基金的成立时间大多在今年一季度,自6月9日至今暂无百亿元基金面世;二是权益类基金发展持续加速,混合基金仍然是基金公司的主打产品,今年以来新成立的混合基金募集规模已达1.3万亿元;三是整体新发基金规模即将突破2万亿元,新基金的投资方向更倾向于新能源等大科技板块。
混合基金募集规模
高达1.3万亿元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13日,公募市场共成立1081只基金,合计募集资金1.97万亿元,即将突破2万亿元规模,新成立基金数量和募集规模分别同比增加25%、9%。
其中,新成立混合型基金574只,募资1.3万亿元;股票型基金301只,募资2677.06亿元;债券型基金174只,募资3583.9亿元。此外,QDII、REITs基金、另类投资基金等其他类型基金也分别有新基金成立,货币型基金未有新基金成立。
从平均募集份额来看,今年以来,全部公募新发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18.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6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8.9亿元,混合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22.77亿元,债券型基金募集份额为20.6亿元。
但整体来看,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募集总规模较2020年同期仍有提升,其中混合型基金的募集规模同比增长44%,占据了新发基金市场的主要市场份额。而在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发行明显提速的情况下,债券型基金的发行规模明显回落,同比下滑44%。
百亿元级新基金
“消失”超两个月
在平均募集规模出现下滑的背景下,年内新成立的发行规模超100亿元的新基金数量也在减少。自6月9日鹏华永益3个月定开基金成立后,全市场已超过2个月时间未有百亿元公募基金产品成立。总体计算,今年以来已成立19只百亿元级“巨无霸”基金,较去年同期减少4只。
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向记者透露:“百亿元量级新基金减少的原因与基金公司产品设计的变化有关,目前有募集百亿元资金能力的大型基金公司对于设定产品规模都非常谨慎,不轻易发行太大的新基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绩优老基金的宣传。”
“而对于中小基金公司来说,背靠近几年成长起来的明星基金经理,其发行新产品的规模也不会太大。”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从基金公司这一角度来看,目前上述19只百亿元级基金的管理公司仍以大型公募基金为主,其中,广发基金在1月份成立了4只百亿元基金,位居行业前列,易方达成立了3只,博时基金、鹏华基金分别在上半年成立了2只百亿元级新发基金。
权益类新基金紧盯新能源等大科技
新发基金正持续向A股市场“输血”。记者统计发现,新成立基金中,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募集规模占比高达80%,投资方向集中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碳中和等大科技类板块。
例如新能源方面,今年以来已有16只新能源相关主题基金完成发行,7月份以来已有超20只新能源相关ETF完成发行。另外,记者梳理统计发现,8月份至少还有95只新基金蓄势待发(A/C份额分开计算),目前正在发行和待发的新基金合计将近400只。预计未来还有10余只新能源行业主题基金陆续面世,有望为相应板块带来定向增量资金。
对此,中信建投证券大类资产配置与基金研究团队总监丁鲁明表示:“目前正在发行和待发的新基金或将带来逾3300亿元增量资金。根据新基金的命名、投资主题的划定以及多位拟任基金经理的观点来看,包括新能源、高端制造、碳中和等在内的大科技板块仍是后续新基金聚焦的重要方向。”
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前热门赛道新基金发行的数量和规模显著上升,尤其是新能源、双创ETF持续热销。我们认为近期存在基金投资者将投资传统行业的基金赎回、申购热门赛道新基金的现象,这也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的分化。”
主动管理型基金规模并非越大越好
在基金行业有这样一句话:规模是业绩的敌人。
考虑股票流动性的问题,规模较大的基金需要分散到更多的股票之中。比如一个20亿的基金可能配置50只股票就够了,100亿的规模的话可能就需要配置100只甚至更多的股票。而A股市场优质的股票还是比较稀缺的,并且基金经理能跟踪的股票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如果基金的规模过大,对基金管理人来说通常都会一个很大的挑战。一般来说,规模大的基金调仓的时间要长一些,而且对持仓股票的冲击要更大一些,这样以来基金的灵活性也会下降。就好像自行车骑得好,不代表开汽车就一定能开的稳。
当然,如果基金经理的风格就是长期持有、低换手率,那么基金规模对其的影响就不太会体现出来。毕竟交易量小对于灵活性的需求也就相对较小。
总的来说,基金的体量越大,对基金经理的自身能力和水平就是越大的挑战。如果基金规模很大,同时还能保持较好的业绩,那说明这个基金经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盘操作能力都是非常过硬的。一般来讲,主动管理型基金规模在2—20亿为佳,对少数优秀的择股型基金经理可以放宽一些标准。
被动管理型基金规模越大越好
由于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仅拟合指数,并不进行主动操作,所以基金经理首先要考虑的是申购赎回对净值的冲击。那么自然而然,规模越大对净值的冲击越小。
举个例子,规模1亿份的指数基金,遭遇1000万份的赎回,相当于基金规模的10%,变现压力相对比较大。而且基金买进股票的权重指数同样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产生较大的跟踪误差。但是规模是100亿份的指数基金,面临1000万份的赎回时,也就相当于基金规模的0.1%要被赎回,此时对基金跟踪指数的影响要小得多。
因此,对被动管理型的指数基金来说,规模越大越好。另外也要提醒大家一下,增强型指数基金并不适用这一说法。
增强型指数基金一般使用量化模型对指数进行增强操作,本质上属于主动管理型基金。基金规模过大的话,可能会导致某些增强因子的反应迟钝,甚至失效。因此增强型基金也并非规模越大越好哦。
最后总结一下,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过程中对于主动型和增强型指数基金来说,选择的基金规模以适中为主,而被动指数型基金的规模则越大越好。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任何基金规模不能过小。规模太小的情况下,诸如信息披露费、审计费、律师费等固定费用,分摊到单位份额上的成本就越高。综合新华网消息
注:本版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