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莫雄飞
草市古镇位于衡东县城东南40公里处,最初形成于唐、宋时期,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古镇、古庙、古林、古井、古码头各具神韵,素有“湘南芙蓉镇”之美称。
1 灵山之上有灵泉
灵山位于草市街首,山上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次森林。记者一行从灵山山门处登山,一路沿着古道拾级而上。古道两旁古木参天,空气清新。灵山并不高,面积也不大,不一会儿便能登上山巅。伫立峰顶,远眺群山叠翠,洣水、永乐江二水合泾,草市古镇尽收眼底。
山腰有一千年古刹——灵山庙,其所祭祀之神为“灵山老爷”。该庙又称“三德侯庙”,建于后唐同光年间,相传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用和、刘用光、刘用林兄弟三人曾陪奉老母隐居灵山。他们侍母至孝至敬,后得道成仙,分别敇封为绍德侯、衍德侯、协德侯,即人们所说的“三德神侯”。后人敬佩三德侯,在灵山上立“三德侯庙”祭祀。
这座千年古庙一直香火鼎盛。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古镇周边的人都会来此烧香许愿。灵山脚下有口古井,泉水甘美清甜,四季不竭,人称“灵泉”,为古镇十景之一。“现今,古井已被改造为自来水厂,附近几个村的生活用水都来自于这口古井。”该镇水利站站长、有“草市通”之称的陈朝阳说道。
2 古镇规模宏大,古街曲径通幽
草市古镇地处洣水、永乐江交汇处西南部,是沟通攸县、茶陵、安仁的交通要冲之地,属洣水流域重镇。草市镇历史悠久,明清两个朝代都曾设巡检司,以巡检司和练兵的草坪而名草司,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更名草市。
镇内古街如棋盘纵横交错,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四通八达。青砖青瓦式的小楼阁舍,杉木活板门式的铺面,尽显历史沧桑之感。古镇内还保留着“单家祠堂”和“天主堂”两处建筑遗迹。
古镇渡口更是整个洣水流域最大的渡口,自古以来,繁忙热闹。每逢赶集之日,众人更是争相过渡,人流熙攘。“就是现在,渡口也常有渡船数十艘,经常来往于洣河两岸,这种景况是洣水其他渡口所没有的。”陈朝阳介绍。
古镇的规模很大,铺面林立,古街曲径通幽。古镇内居住着一群原住民,他们长年坚守在古镇内,守着自家的小商铺,卖些衣服鞋帽、中草药、当地土特产等。
令人遗憾的是,古镇内的古建筑损坏严重,许多古宅破败不堪,加之古镇内的居民出于现代生活的需要,又在古镇内新建了许多现代风格的房屋,铝合金门窗和外墙瓷砖随处可见,古镇原有的格调和韵味失色不少。老街路上的部分青石板也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由青石板与水泥混合而成的路面,古街那种历经岁月打磨的苍桑感也“淡”了许多。
3 将被打造成多业态的“特色老街区”
草市古镇民俗多样而古朴,其中最具规模的是“庙会”和“赶分社”,已成为衡东旅游的新亮点。
2015年,古镇入选首批“湖南省最美古村镇古民居”。2016年底,又被中国住建部授予“中国传统村落”称号。
近年来,衡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草市古镇的开发和利用,投入资金对草市灵山风景区进行了提质改造,新建旅游厕所,对草市街道路面进行油化,新设了旅游标识标牌。
衡东县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草市古镇的保护和开发,是衡东洣水“百里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东县实施“一线一廊”旅游布局的重要工作之一。争取在今后的若干年里,把草市古镇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老街区,通过发展草市古镇文旅产业,加强草市古镇保护和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草市古镇旅游攻略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
特色美食:草市豆腐、糖油粑粑、白茅洲广柑等。
周边景点:灵山古庙、荣桓电站、杨林老街、四方山森林公园、洣水“百里画廊”(油菜花海)、高湖油菜花海、高湖洣江生态观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