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杰
冲浪、攀岩、滑板……这些听起来“又酷又飒”的新兴运动项目,渐渐走进大学生的视线,与年轻人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近日一项微调查发现,有接近九成的受访学生期待大学开设更多的新兴体育课程。
近年来,大量新兴的体育项目在高校涌现。街舞、轮滑、网球等已是常见项目,一些更潮更酷的如攀岩、冲浪等极限运动,开始引领起新的潮流。而且,不同于早前社团的自娱自乐,如今这些新兴体育已被列入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在高校的官方加持下,这些原本小众的体育项目,将爆发让人意想不到的热度。
新兴体育课程受到学生们热烈追捧,虽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对于长期接受传统体育课堂教育的学生来说,这些新兴体育项目无疑是充满新鲜感,看到别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样子,自己难免也想跃跃欲试。另一方面,相较于社团的自发性组织,高校开设相关新兴运动的课程,更安全更有保障。学生既能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场地、器材等资源,又能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科学训练。
不过,高校的新兴体育课程看似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新兴体育项目之所以被称为小众运动,正是因其有一定的门槛。因此,高校开展新兴体育课程,一步到位并不现实。循序渐进,因地制宜,才是正道。不妨从自身条件与学生兴趣中,寻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比如,可根据新入围的奥运项目来提供更多的新兴运动课,能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余地。对新兴运动而言,这也是一种传播与宣传。有了更多参与者,“小众”也有可能变为“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