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吴 帅 通讯员 王 翊
7月29日,我市首个不动产智慧抵押登记试用网点在市农村商业银行投入使用,正式拉开了我市不动产智慧登记的帷幕,也标志着我市不动产抵押登记开始全面进入“全流程无纸化”的网上办理新模式。至此,市民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从银行申请到登记办结、放款,全程仅需6分钟,再一次彰显出我市不动产登记服务的“衡阳速度”。
此次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市农村商业银行试点推出不动产智慧抵押登记业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相关要求的重要举措;也实现了不动产抵押登记“零跑腿”的“不见面”服务,将大幅节省办理时间,惠及更多的企业和市民,成为我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为群众办事实”的真实写照。
从三个工作日到“6分钟”,智慧抵押登记实现“一次都不跑、即登即贷”
当日上午,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特意前来办理抵押贷款的郭先生,通过智能设备的身份验证,随后,校验成功的抵押数据推送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业务系统。仅近6分钟,随着郭先生手机里“放款成功”的提醒,他所申请的13万元贷款已全额打入了银行账户中。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抵押登记,从银行申请到登记办结、放款,全流程按“国标”无纸化智能采集、按“法定”智能校验登簿、按“国密”标准智能签章电子证照、按环节智能解密放款,全程用时仅6分钟,比原3个工作日办结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别”。
据悉,此次不动产智慧抵押登记在原普通线上预申请办理的基础上,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保密等技术,升级数据共享与登簿效率,与银行推行“全流程无纸化不见面申请、智能审批、即时办结、结果共享”的全程网办的合作模式,达到“一次都不跑、即登即贷”的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不动产智慧抵押登记的实行,不仅实现了不动产登记数据与银行间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更标志着我市企业和个人贷款业务抵押流程将全面进入无纸化、线上化办理新时代;大大提高抵押登记和贷款放款的办理效率,解决企业和个人融资手续复杂、融资周期长等老大难问题,有效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在“智慧抵押登记业务”上线当天,也同样吸引了省内众多同行前来观摩。特意从长沙赶来的湖南省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罗瑜,对于我市的不动产智慧抵押登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衡阳智慧抵押登记业务的创新做法值得全省借鉴和学习,此次衡阳市的智慧抵押登记改革,更是全省不动产登记系统近几年以来不断深化改革的一大成果。
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为契机,继续打通不动产登记的“堵点”“痛点”
从人工审批到智能审批、从网上预约到全程电子化,从提前申请到即来即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近年来不断通过创新举措推出新型服务,目的是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服务,为市民与企业减负,改善营商环境。
“经过6次‘简材料、优流程、强服务’的便民举措,目前中心所有登记业务已实现从法定的30个工作日缩至3、1、0天飞跃式办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始终立足服务者角色,关注企业群众关切,一揽子便民举措落地,一系列方便快捷凸显。
接下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契机,继续打通企业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堵点”“痛点”。该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将积极推进“减证便民”,全面精简登记申请材料,遵循法无规定的必须删减、可有可无的能删则删或以更简单的方式替代、必要资料必须保存的原则,最大限度精简材料,由“少纸化”向“无纸化”发展。以电子合同代替纸质合同,合并简化合同模板,以“核心、关键数值表”替代各银行机构的主债权合同、抵押(担保)合同、新建商品房买卖合同等。
同时,还将继续推进不动产登记与其他部门信息互通互享,实现在申请、受理、审核等环节自动获取、实时调用共享信息,减少手工录入错误,提高工作效率。身份核验类信息通过人员集中备案、身份认证和部门信息共享等多方式实现身份证明材料免提交;业务协同类信息建立房屋交易、纳税等相关属地协同信息相互推送机制实现业务协同办理;信息核查类信息通过部门信息集成共享实现申请资料免提交。
接下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还将让便民服务点延伸至更多银行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并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电子签章(名)、线上支付、智能审批等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大力推行我市自建外网预申请平台和省“一窗办事”平台,实现“窗口办”与“网上办”互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更加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