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胡亚华
11时半,烈日炎炎,市水务集团水表抄收员曾海平来到向农路54号路段,他操持一根长柄铁勾,提拉井盖,纵身跳进深约1米的人行道坑井内,猫腰弓身,擦拭水表,细看数据,将数据输入到移动抄表App内。记者现场看到,曾海平从表井里爬上来时,汗水浸湿了工作服。拉盖下井、弓腰擦拭、凑近读数,这一连贯动作,曾海平每个月重复不下100次。水表分为小表、大表,大表零散分布,他对管线、表井的位置都了如指掌,曾海平是大伙公认的区域水表“活地图”。
曾海平负责辖区为解放路以北、蔡伦大道以东、船山路以南、湘江北路以西的区域,环境复杂、线长面广,客户700户,大表1030块。每月抄一次,有的甚至每月抄两次,每天需抄表100块,在高温热浪中完成如此繁重的抄表任务,对人的毅力、体力都是严峻考验,曾海平每天得喝三大瓶水,换洗两身汗湿的衣服。
5点,天刚蒙蒙亮,曾海平已手执长钩,肩扛工具包,开始了一天的水表抄收工作。铁钩、手电筒、抹布、水瓶成了抄收员的标配,在大街小巷穿梭,在杂草丛中行进。“像现在火热的高温天,抄表员只能趁早出门,直至晚上8点回家,才能完成一天的抄收任务。”曾海平告诉记者,不少水表都位于人行道下的井坑内,有的甚至在荒郊草丛中,有时遇到井盖恰巧被车辆挤占,车辆挪开后,才能抄表,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一些地方人流、车流量大,必须时刻防范安全风险。
“水表上的数据,涉及用户的切身利益,必须把表数弄准。”炎夏酷暑,曾海平整天奔波在户外,用心记录一个个枯燥数据,除了水表抄收、记录数字,抄收员的工作还包括及时发现和解答或处理用户家中出现的各种用水问题。前段时间,中山北路一店铺业主反映用水量骤增,曾海平帮助用户查找漏水点,查遍了水池、房内的水管线,最终在房顶的墙角内找到了爆裂的水管接头,耗费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漏点找到了,漏损止住了,用户内心充满了感激。
抄收员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琐而艰辛。37岁的曾海平抄收水表11年,为了提高效率,他大胆创新,不断优化调整抄表线路;通过对抄收数据分析,资料整理,悉心观察每一位用户用水量的细微变化,及时与用户沟通,帮助用户及时止损,提出合理化的节水及换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