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能清
很久就有个强烈的愿望,想去汝城县沙洲村探寻半条被子的故事,但一直未能成行。此次单位党支部组织主题党日活动,让我如愿以偿。
沙洲村背靠高耸入云的后龙山,村前一条弯弯的滁水河挥鞭而过,扑打出一个三角形冲击洲,古朴秀丽的沙洲村就坐落在洲心上。
到了沙洲村半条被子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墨色石雕。三位女红军战士和故事主人公徐解秀,她们托着半条军被,你推我让,瞬间把那个遥远的岁月凝固。雕像底座上,镌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饱含深情的讲述: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床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谆谆话语,历历在目,让人感到军民鱼水深情,让我急着想去探寻徐解秀老人故居。
走进一排清丽的民居,古韵流芳的店铺,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和当地的特产。房屋间有溪水潺潺流过,让古村显得更加富有魅力。我们穿过胡同就到了徐解秀老人的旧居。
屋内,徐解秀的二儿子——80多岁的朱忠雄老人坐在桌子边,中间木龛上放着徐解秀的相片。旁边是徐解秀和三位女战士住过的厢房,里面摆着她们睡过的木床,墙上挂着蓑衣,还有桌子柜子等陈列物品。
我不禁和朱忠雄攀谈起来。
“小时候您听母亲讲过半条被子的故事吗?”我问他。
“没有,只是解放后听我妈妈提过,家里曾住过三位好心的女红军,走的时候,把一床军被留下。妈妈不要,她们就剪了被子,各留一半留念。”老人回忆说。
“后来有个记者来采访,你妈妈请求他帮忙打听三位女红军的下落,才让这件往事公布于世。”我补充说。
“是的,这件事得到了国家领导的关心,她们委托相关部门去寻找三位女红军的下落,还送来了一床新被子。”老人欣慰地说。
“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三位女红军的消息。”我感慨地说。
“是的,在新被子送来的十天前,我妈妈就去世了。”老人叹了口气。
一位知善明理的农妇不愿收下一床被子,三位女红军战士就对半剪开,各留一半,答应革命胜利了,带一床完整的被子来看她。就是这样一个诺言,让徐解秀老人一等就是半个世纪,一直等到她带着深深的牵挂离开人世。
我的心好像一下子坠入一片空濛,陷入无尽的沉思。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这样的画面:
我看到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农嫂把屋檐下避雨的三位饥饿疲惫的女战士劝进家门,一条军被盖住四个女人和一个幼儿的半截身子,抵御寒气袭人的深夜。
我看到三位女战士,拿起一把剪刀把一床被子对半剪开,捧着一半含泪交给农嫂。从此这个只字不识的普通农嫂一辈子守望村口,滴水之恩永世不忘。
我看到三位女战士跋山涉水,奔向战场,冒着敌人的炮火英勇前进,鲜血染红了被战火烧焦的土地……
半个世纪的等待,终没等到斯人归来,让人不得不陷入深深的遗憾。
但是,岁月没有忘记,山河没有忘记!虽然徐解秀等空了,历史却等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等来了一个幸福的新时代。
如今,昔日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变成靓丽的长征小镇。走进沙洲,绿树红花簇拥着一幢幢白墙黛瓦、翘角飞檐的新房。山环水绕,长桥卧波,鸟语花香的休闲公园、生态果园,如同大地上流光溢彩的明珠翡翠。如今,这里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村民收入步步升高,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滁水河笑了,后龙山乐了!
我来到红色文化陈列馆,在半条被子雕像前伫立良久。我想,古今多少人和事,总会被岁月冲刷,只有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筛选擢拔,才能得到永恒。
离开沙洲村,回头一望,蓊郁巍峨的后龙山腰,高速公路的高架桥像一把宝琴,正在弹奏着古老沙洲的幸福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