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5日通报,7月2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7例(云南6例,广东5例,上海4例,福建4例,内蒙古2例,湖南2例,天津1例,河南1例,四川1例,甘肃1例),本土病例5例(江苏2例,辽宁1例,广东1例,云南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1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78例(其中重症病例16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72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632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7月2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692例(其中重症病例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720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2529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074783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9509人。
南京一地调整为高风险地区 新增四地中风险
25日上午,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新情况。
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杨大锁通报,根据国家和江苏省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工作要求,经疫情防控专家组评估,从2021年7月25日起南京市部分区域疫情风险等级又进行了调整:
江宁区禄口街道石埝村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高风险地区。
此外,江宁区禄口街道茅亭社区信陵路388号调整为中风险地区。溧水区永阳街道万科城香樟苑由低风险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高淳区桠溪街道省道239与桠定路交叉路口芜太建材店所在建筑范围由低风险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建邺区南苑街道所街26号由低风险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地区风险等级不变。
南京开展
第2轮全员核酸检测
记者25日从发布会上获悉,24日0—24时,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均为普通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截至目前,南京市新冠肺炎感染者增至57例。南京市于25日11时开始在全市开展第2轮全员核酸检测。
截至目前,37例确诊病例均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治疗,生命体征平稳。20例无症状感染者目前也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
为阻断疫情传播,南京市25日11时起对全市常住人口、外来人员开展第2轮全员核酸检测。21日20时,南京市启动第1轮全员核酸检测,至24日20时,共检测920.9万人份。
自驾离开南京
要查核酸阴性证明
“有核酸检测报告吗?如果没必要,近期就别出去了!”25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宁洛高速曹庄收费站离城查验点看到,驾驶员摇下车窗的同时,执法人员都要问一句、劝一句。不少车辆在查验后掉头返回。25日7时起,南京市在市域边界公路暂设68个查验点,查验离城车辆驾乘人员核酸阴性证明及健康码。
南京市交通部门提醒驾乘人员,途经查验点时,应提前减速慢行、打开车窗、戴上口罩,服从现场指挥,积极配合查验工作。倡导非必要不离开,确需离城的市民,应提前做好出行规划,准备好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提前申领健康码以免影响正常出行。
经停禄口机场人员
最新提示
24日的发布会上,杨大锁还发布了对7月10日以来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经停史人员的最新提示。7月10日以来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经停史,含出发、返回、经停、进站接送等相关人员,请立即向居住地所在社区主动报告登记,并对自身风险程度做好自我评估,落实集中隔离、居家观察、三次核酸检测等相应管控措施。如果24小时内尚未接受过核酸检测,请到所在区指定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三次核酸检测,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24小时,第三次需在第六天进行,前往时请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1米安全距离。相关人员同时也须重视加强自我健康观察,如果发现体温异常或其他症状,应立即如实报告,并在社区医务人员做好防护的情况下陪同就近就诊。
云南瑞丽主城区
部分区域解除居家隔离
云南省瑞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7月25日发布通告,自25日12时起,瑞丽市分步有序解除主城区部分区域居家隔离。
据了解,姐告国门社区、卯相社区东南亚商住城、团结村委会弄喊二社及金坎村民小组,畹町镇、弄岛镇、姐相乡仍继续实行居家隔离。主城区和乡镇区域之间,人员非必要不相互流动。主城区部分区域解除居家隔离后,勐卯镇(含瑞丽农场)抵边封闭管理区域为:畹瑞江桥沿320国道、瑞丽大道至姐告环岛以南,姐告环岛沿人民路向北至勐卯大道十字路口以西,沿勐卯大道至喊沙村以南。
通告指出,全市范围内人员仍执行非必要不离瑞,特殊情况需持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开具的离瑞放行通知书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离瑞。各类货物进出瑞丽在瑞丽东、瑞丽西、帕色出入口实行驾驶员换乘。
相关链接
全面防护措施和意识必不可少
云南疫情还没结束,南京接连出现的确诊病例再度引发公众担忧。从20日到24日,5天时间里,仅江苏一省的确诊病例就达到37例之多,且都集中在南京市。
这已经不是国内机场第一次被病毒“破防”。
2020年11月9日,上海浦东机场一位货运人员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之后14天里浦东机场西货运区累计确诊8例关联病例。
2021年1月,河北石家庄出现疫情,首例确诊病例的居住地紧邻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和高铁正定机场站。
今年6月,深圳宝安机场海关工作人员和机场餐厅服务员感染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
本月9日,民航局飞标司副司长韩光祖在民航半年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当前,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部分国家处于第三波疫情高峰,新的变异毒株已经扩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波及我多个邻国,外防输入压力巨大。
尽管重点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此前已开展,但是接种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早在今年4月,针对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就强调,所有的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有效,在预防感染的同时,疫苗更重要的是能预防住院、重症和死亡。
可见,面对不断变异的境外输入病毒,人流物流高度集中的机场仍是风险最高的场所之一,全面防护措施和意识必不可少。
据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透露,机场已一夜升级“加码”消毒标准,提升旅客密切接触物品的日常消毒频次,从最初的每3—4小时一次提升到每2小时一次,提高消毒液配比度,达到使用标准上限,确保消毒“全覆盖、无死角”。
与此同时,机场在T1、T2航站楼分别为从事国内航班保障的员工设立脱卸防护用品的区域,严格员工个人防护标准。
防控“漏洞”怎么堵?
疫情压力下,能否围堵防控“漏洞”是关键。
事实上,针对机场存在的病毒输入风险,相关防控举措一直在不断跟进。
比如,中国已对《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等进行持续修订。
最新一版的《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中涵盖了机场各类人员个人防护参考建议。其中明确,地面清洁人员的必备防护装备包括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医用橡胶或丁腈手套。
另外,入境保障区域工作人员应避免与旅客和其他人员同时混用公共设施,尽量固定工作及上下班路线,避免与为国内旅客提供服务的员工混流。
今年1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要加强机场周边、城乡接合部、务工返乡人员较多的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强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民航局方面本月表示,持续关注国际定期客运航班运行及相关病例输入情况,逐班分析研判疫情输入风险,并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外事组指导下,根据境外疫情变化形势和入境城市接收保障能力,动态调整国际航班数量,适度减少疫情输入风险较高国家来华航班。
另外,近期,民航局指导各民航有关单位亦加强夏季高温环境下生产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包括要求各单位为一线从业人员配备适用夏季的个人防护装备、合理调整从业人员作息制度、配备必要的通风降温设施及物资等,避免高温对员工健康、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当然,一系列措施出台的同时,能否保证其执行到位是关键。
目前,国内累计接种新冠疫苗已经突破15亿剂次大关,接种工作进展迅速,但在构建群体免疫屏障的同时,更要抓紧堵住潜在的风险“漏洞”。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