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吟吟
本报讯 6月21日,白沙绿岛产业园第一个基础设施项目——绿岛大道及综合管廊(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兴建。这标志着白沙绿岛产业园进入建设开发新阶段。
白沙绿岛产业园地处衡阳中心城区南部,位于珠晖区东阳渡街道和白沙洲工业园区南江片区,规划面积51.7平方公里。园区拟统筹推进高端制造、高端装备,以科技开发、节能环保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为核心产业链体系,建设服务外包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物流基地及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等产业配套体系。
绿岛大道为区域内东西向结构性主干路,它的修建将是白沙绿岛产业园构建骨架路网的开始,也将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对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绿岛大道全长5.36公里,预计两年完工
绿岛大道是市城区“南扩”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据悉,绿岛大道及综合管廊(一期)工程东起107国道,西至蒸湘南路,道路全长5.36公里。预计总工期720天,总投资超过1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与蒸湘南路、107国道共同形成井字形的园区交通框架,将有效改善园区内基础设施水平。
项目包括道路、桥涵、交通安全、排水、照明、景观绿化、综合管廊等专业。道路标准段设计红线宽55米,双向六车道,预留八车道,主路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辅路设计速度为30公里/小时。
综合管廊作为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全长3.66公里,采用预制叠合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建造,高架桥梁0.925公里。项目所包含的桥梁及管廊为衡阳市最长高架桥及最长综合管廊,弱电、通信、给水、中水管线全部入廊。该设计充分发挥海绵城市概念,让城市更整洁,为文明、生态旅游城市奠定基础。
一步一景,人文、科技、幻彩、生态等诸多元素齐全
作为园区形象的第一展示窗口,绿岛大道定位为生态景观大道,将融入人文、科技、幻彩、生态等诸多元素。从设计效果看,可谓一步一景。
比如,绿岛大道将分为智创产业示范段、核工业文化记忆段、智慧生态产业段,都会设计对应的元素和景观。另外,每一段又各有一个重要节点镶嵌其中,分别是“流光门户”“核光岁月”“科技绿芯”,均是全程最有代表性景点,有望成为市民的热门打卡点。
绿岛大道通过综合运用透水道板、生态草沟、下凹绿地等设计,能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其良好的“弹性”,让道路下雨时具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功能。
另外,还有嵌入式交通和密路网小街区理念,将让绿岛大道告别纷繁复杂的行车环境,增加非机动车的“路权”,拓宽局部道路,确保人、车分流,绿色出行,安全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