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境 图/林 闽
本报讯 生活垃圾是如何一步步被处理的?垃圾如何能变成资源?怎样焚烧、发电,又如何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目的?6月11日至12日,《衡阳晚报》小记者俱乐部组织高新区蒸水小学224名小记者分批走进衡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地探究垃圾变废为宝的秘密。
小记者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这个能“吃”垃圾的工厂,错落有致的厂房、绿意盎然的花草树木……整个厂区丝毫没有垃圾场那样的臭气熏天。小记者彭钟意不禁惊呼起来:“我们是不是来错地方了,这里真的是处理垃圾的工厂吗?”话音刚落,小记者贺喜看到如此干净的厂区,说:“既然是焚烧垃圾,那为什么那个大烟囱里没有黑色的烟冒出来?”“垃圾发电产生的那些废弃物去了哪里?”随后,小记者们来到中控室,看到了大屏幕上各种各样的画面,小记者们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任何垃圾都可以发电吗?”“一天的垃圾可以发多少度电?”“垃圾除了发电,还有其它有效利用的方式吗?”……面对小记者们多如潮水般的问题,工作人员都给予了解答。
随后,该厂运行专工黄志波向小记者们介绍了垃圾的种类、作用和垃圾发电的过程。接着大家在黄志波的介绍下了解了垃圾焚烧发电的大致流程:垃圾分类—垃圾发酵—焚烧—供热、发电—焚烧生成物的处理等,系统地了解了垃圾焚烧发电工艺。在电脑监控室,电子屏幕上显示的垃圾焚烧、变废为宝的过程更是令大家啧啧称赞。小记者们感叹:“技术人员只需要在电脑显示屏前监测设备运行情况,燃烧充分后的垃圾能量被运往发电机组,清洁的电力能源就这么产生了,一切尽在掌握中,真是一个奇妙的过程。”
此外,该厂环保专家还为小记者们普及了环保知识。
据了解,衡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坐落于樟木乡,是我市首家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由湖南永清环保投建,2016年8月投入使用,系我省第一座完全由本省企业采用自主技术投资、建设、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我市城区(包括南岳区)的日均生活垃圾产出量1300吨,在这里可以全部“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