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莫雄飞
本报讯 记者从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获悉,国务院昨日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湖南有19个项目入选。衡阳有两项入选。这两项是:衡阳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耒阳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南岳区的庙会(南岳庙会)。
耒阳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起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坛下铜锣为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严谨复杂,要依循选料、配料、熔水、制坯、锻打、剪边、成型、淬火、冷作、抛光、一锤定音等10余道工序进行,火候和技艺手法要求十分精准,需长期实践方可掌握,是现代机械所无法替代的。产品主要销往湖北省、江西省等近20个省份,乃至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华人社区。
南岳庙会是传统的大型民间活动,已延续了千年。南岳庙会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参加者众多,在江南一带影响很大。传说天符大帝每年农历五月十七下凡,到衡山一带为百姓收瘟治病。南岳在这前后半个月内举行各种各样的宗教、民俗活动,以示庆贺。整个庙会以“三星点吉祥”活动拉开序幕,在农历五月十七前半个月,有人化装打扮成福星、禄星、寿星,在大庙正殿为四面八方来的少年儿童点红,就是点三点朱红在额头,据说这样可以消灾消难,易养成人。省内外的各路戏班子陆续开进南岳,在古镇四街和大庙内搭台唱戏,半个多月不间断。各路武林高手相聚南岳,或摆擂比武,或切磋武艺。到了现代,南岳庙会逐渐演变为宗教、民俗、文体、经贸于一体的大型节日,成为了南岳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