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周 琪
耒阳因耒水流经而得名,是神农氏发明耒耜之地,也是“纸圣”蔡伦的故里,现存有丰富的与蔡伦及其造纸技艺相关的文化遗产。这些珍贵造纸文化遗产,印证了耒阳地区悠久的造纸历史。近日,耒阳蔡伦纪念园(蔡伦古法造纸技艺)入选了湖南省发布的10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中的“千里湘江·非遗探源之旅”。
探寻蔡伦与造纸的故事
“今天,纸张成了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纸,世界将会怎样。”美国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说。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造出了蔡侯纸,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要了解蔡伦、了解蔡侯纸的发明过程,就走进蔡伦纪念园吧。
蔡伦纪念园是耒阳人民为了纪念耒阳之子、造纸术发明家蔡伦而在其故宅蔡侯祠的基础上扩展兴建的,整个纪念园的面积为116亩。园内主要由蔡伦青铜塑像、照壁、蔡子池、怀圣台、碑廊、思侯亭、蔡侯祠、蔡伦墓、谷朗碑苑等景点组成,主次有序,相得益彰,从整体上体现了“弘扬蔡伦文化,缅怀蔡伦功德”的主题思想,因此也成为国内外游人“寻访蔡伦故里,领略纸史文化”的佳所。
纪念园内的核心景点就是蔡侯祠,蔡伦就诞生在这个地方,现在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侯祠重建于1338年,坐南朝北,砖木结构,隔山檩,局部穿斗式梁架,小青瓦,中灰墙,青砖地面,是清代具有浓郁湘南地方特色的建筑。2014年,耒阳市对蔡侯祠进行了提质改造,焕然一新的“蔡伦生平陈列展”运用多媒体、声光电、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更好地诠释了蔡伦的生平及其发明创造精神。
体验蔡伦古法造纸技艺
蔡伦古法造纸技艺在耒阳历代相传,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南朝·盛弘之《荆州记》载:“耒阳县百许步,蔡伦宅其中具存……县人今犹多能作纸,盖伦之遗业也。”
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耒阳在蔡伦纪念园、蔡伦竹海风景区均建立了保护传承基地“蔡伦古法造纸作坊”。2014年,“蔡伦古法造纸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7年,耒阳市将蔡伦纪念园内的造纸作坊提质改造为蔡伦古法造纸技艺传习所,设有蔡伦古法造纸技艺演示区,造纸视频观赏区,造纸、纸艺体验区,古法造纸技艺传承研发区,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为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传习展示基地。
传习所里面保存有最古老的造纸工序,展示了沤料、捣料、抄纸、榨纸、分纸、烘(或晾、晒)干纸的古老造纸工序。手工制作的蔡侯纸薄如蝉翼,张张分明,用于书法、写作都是上上之选。在这里,游客们可以“面对面”近距离观摩传承人古法造纸全过程,感受传承千秋的匠心技艺,还可以亲自动手体验抄纸的神奇魅力,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手工花草纸。
追寻造纸术照亮的世界
在蔡伦纪念园西南面,有一座我国首家以纸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中国耒阳纸博物馆。
纸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纸的发展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一项重大贡献。
耒阳是“纸圣”蔡伦的故乡,也是纸的故乡。2008年,耒阳市委、市政府用两年多的时间建设了“中国耒阳纸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3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9平方米,造型仿清代建筑,共两层楼,紧扣“缅怀蔡伦功德、弘扬纸史文明”的主题,突出蔡伦造纸和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彰显纸文化内涵,展示蔡伦故乡耒阳的风采。
走进纸博物馆,如同走入了纸的王国,纸香、纸韵、纸魂、纸圣传奇、纸蕴文明……让你不知不觉地陶醉在纸的浓厚氛围里。博物馆内展示了古籍、书画、契据、信札等纸质文物和纸制品等300余件,已成为弘扬蔡伦造纸文化的重要载体。博物馆陈列展览分为七个部分:纸祖千秋、纸路辉煌、纸以载文、纸彩纷呈、纸与生活、纸墨传情、山水耒阳。运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手段全面展示了纸的产生发展、演变及用途等知识。整个展览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雅俗共赏,实为一个弘扬科学、传承文明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