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杰
日前,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网上一些炫富内容迎合了人们贪图享乐甚至不劳而获的需求,前段时间清理炫富短视频的违规信息6万多条,不过问题依然存在。有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上,不少博主依然在发炫富视频来吸引流量。
尽管近期各平台都加大打击力度,炫富类视频有所收敛,但仍有不少打擦边球的视频,在监管审核底线中反复横跳,且游刃有余。相比以前的直接露骨,眼下的一些炫富视频更“高级”了。一边是弱化敏感字眼,规避平台的审查机制;一边是将炫富内容隐藏在平常的生活琐碎中,看似不露痕迹,实则“凡味”十足。
对于这些嘴上说着“分享生活”,心里全是生意的炫富视频,应该及时加以规范处理。诚然,炫富只是个人行为,我们无法从法律的层面进行审判。但人为地将这种非理性的价值观念投射到设计好的生活里,并放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这不仅混淆视听,而且在无形中助长了社会中拜金、仇富等负面情绪,影响社会风气。
近年来,卖惨、炫富等有碍视听的短视频屡屡出现,背后还是流量为王的逻辑支撑。对于以流量为生的平台而言,很难“壮士断腕”。这时就应该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管主体作用,除了管好管住平台,还应尽快建立相关标准,及时监督平台出台具体措施,严控流量入口。对于挂羊头卖狗肉的相关账号要进行处置、处罚,不能让炫富冠冕堂皇地成为一门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