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茶古道”塔山鳌头村段标志牌坊
■文/图 通讯员 郭兴成
前段时间,笔者应常宁市民间文艺协会主席张塑夫之邀,去天堂山办事处江龙村拍摄“盐茶古道”。其实,早几年就听说江龙村有条“盐茶古道”,探访古人的创业足迹,记录山里人的生活梦想,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笔者又邀请了常宁市书画爱好者吴国富一行三人驱车从常宁市区出发,大概一个小时车程后进入洋泉天湖湿地公园景区,往左拐入天堂山办事处江龙村村道,大概行驶一公里多路,就在三叉路口进入“盐茶古道”起点。
据常宁市原作协主席、民间文学艺术家彭昭维老师介绍:“盐茶古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盐茶实为常宁人的“养命之宝”,茶要运出去换成盐,常宁离南海千余里,人们所食用的盐几乎全是“海盐”,而当时常宁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只有去广东连州(今连县)肩挑脚运。常宁塔山“盐茶古道”实为湖广“盐茶古道”的一段,始于常宁洋泉,经天堂山办事处(原黄洞乡)到塔山乡与桂阳交界处,全程约25公里,是通往湘南、粤北、桂北的交通要道。上世纪60年代,由于兴建洋泉水库(天湖湿地公园)、新修公路等原因,“盐茶古道”遭到破坏。近30年来,由于交通发展迅速,行走“盐茶古道”的人几乎没有了。现保留完好的仅塔山北麓由天堂山办事处(原黄洞乡)江龙村到塔山瑶族乡鳌头村一段,全长仅10余里。这段山路当地人叫十五岭,传说它“七上八下”15里,山连山、水接水,老林幽静,崎岖陡峭,让人陶醉。
在“盐茶古道”起点下车后,笔者一行三人背着相机,备好干粮和矿泉水,沿着“盐茶古道”往山上行走,沿途有山岭嵯峨、沟壑纵横、茂林修竹、飞瀑流泉、山高云雾、古树参天。路面宽不到一米,全部采用山上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在群山峻岭中蜿蜒穿行。沿途还设有知仁亭、福寿亭、观景台、福寿泉、福寿庵等遗址。
为了快速走完这10余里路程,笔者三人有时还抄近路,不绕山道而行,直接往山顶上爬,虽然陡峻、辛苦,人也累,但速度快,节省时间,更有爬山的感觉。爬到了山顶,稍作休息,打起精神,两眼望去,夕照“盐茶古道”,竹林青翠茂盛,古道弯弯清晰可见,慢步于被时光侵蚀的古道上,听到了瀑布跌落山谷的轰鸣,闻到了路边小花幽幽的清香,看到了阳光穿透枝叶的斑斓,学到了古人吃苦耐劳的精神,领略了青石承载的历史文化。
江龙村“盐茶古道”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