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城
“98元盲盒随机飞,不想去全额退”。据报道,某旅游App发起“机票目的地盲盒”活动,吸引超1000万用户抢购,甚至造成系统瘫痪。
事实上,此前,国内已有多个航空公司推出过类似产品,其本质同此前大火的“随心飞”一样,都是一种预付费形式的机票产品。在境外游大受疫情冲击背景下,航司或在线旅游平台推出促销产品,丰富消费选择,也以此提高收入,无可厚非。但要注意的是,此类产品都自带使用限制条件。你以为买单后就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没准是“一场说来就来的意外”。
从多方信息看,此次98元“机票盲盒”,或许还埋着不少消费“雷点”——虽然推出企业强调不想去可全额退,但促销结束后其平台App上却再无活动细则。对消费者可能遭遇的突发情况也没有明确的保护措施,都留下了“扯皮”空间。
此前的“随心飞”机票业务新模式,就被媒体曝光兑换机票数量不透明、消费者换票时才发现没票。还有消费者遭遇一旦预订航班取消或延误,即使完全不是自己的责任也要算作违约,甚至被取消“随心飞”资格等情况。而如今的“机票盲盒”产品是OTA平台推出,更像是代理,与航司促销有本质区别。若遭遇状况,消费者维权估计会更麻烦。
为此,消费者在购买类似产品时,也须擦亮眼睛看清条款,并思考清楚产品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千万不要想着薅企业羊毛却反被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