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吟吟
实习生 肖涵毓
本报讯 记者从4月8日召开的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两项补贴”已惠及17万余人,其中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96751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7790人。
“十三五”以来,我市残疾人事业围绕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着力解决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无障碍建设、文化体育、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和特殊困难,让残疾人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150491名残疾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95795名残疾人享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4262名残疾人享受了危房改造政策,11979名残疾人享受了特困供养;还有77790名残疾人享受了困难生活补贴、96751名残疾人享受重度护理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有效缓解了残疾人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
与此同时,我市还为19490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为5998名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12.8万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为12.2万残疾人提供辅助配置服务;为4977名残疾大学生、贫困残疾家庭大学生子女、残疾高中生、贫困残疾家庭高中生子女进行教育资助,完成扫盲任务440人,为242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并通过举办各类培训491期,培训残疾人14755人,扶持1170名残疾人进行创业。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变成广大残疾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