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海宁
据报道,“史上最严限塑令”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实施,可替代传统塑料的生物降解塑料成为市场“新宠”。记者发现,可降解塑料制品并未完全普及,市场上出现“限塑令管得住大连锁,管不住小卖部”的现象。
“管不住小卖部”,正在拖“限塑令”的后腿,而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利益驱使——一个可降解购物袋的进货成本为2角钱,而一个一次性塑料袋的成本是2分钱。如此差距,小卖部自然会选择进价低的塑料袋。同时,小卖部往往量多、分散,给监管造成不小的难度。
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加快降低可降解购物袋的生产成本。这不仅需要解决可降解塑料产业“小而散”的问题,通过提升产业集中度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而且要通过财税优惠等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其次,要着重提升传统塑料替代品的质量。很多小店铺不仅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也在使用难降解的吸管、餐盒等塑料产品。原因之一是替代品的质量不理想。再有,要对违规生产销售塑料制品的行为加大治理力度。要顺藤摸瓜,对还在生产、销售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企业,要依法查处,要合力监管、全链条治理,打好“持久战”。
期待“最严限塑令”早日管住小卖部、管住每一个角落,防止因小失大,影响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